作物杂志,2020, 第2期: 194199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0.02.030
范业赓1,闫海锋1,陈荣发1,丘立杭1,周慧文1,黄杏1,翁梦苓1,吴建明1(),李杨瑞1,韦生满2
Fan Yegeng1,Yan Haifeng1,Chen Rongfa1,Qiu Lihang1,Zhou Huiwen1,Huang Xing1,Weng Mengling1,Wu Jianming1(),Li Yangrui1,Wei Shengman2
摘要:
推动现有甘蔗栽培模式实现从“甘蔗种茎”向“甘蔗种苗”变革,达到消除农民自留种目的,提高甘蔗产量和蔗糖分。以桂糖42号脱毒健康苗第3代种茎为材料,设完整单芽、1/2单芽、1/4单芽育苗、常规种茎种植(对照)4个处理,比较不同体积单芽育苗差异及移栽效果。结果表明,完整单芽处理的株高、苗粗、叶片数、根鲜重、根干重均显著高于1/2单芽和1/4单芽处理;1/2单芽处理的叶片数、根鲜重和根干重显著高于1/4单芽处理,而两者之间的株高和苗粗差异不明显;所有育苗移栽处理的成活率和有效茎数均优于常规种茎种植,产量和蔗糖分也高于常规种茎种植,其中完整单芽处理的产量和蔗糖分分别比常规种茎种植提高了18.13%和1.10个百分点,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完整单芽育苗的农艺性状、原料蔗产量和蔗糖分表现最好。
[1] | 广西壮族自治区糖业发展办公室. 2001-2018年广西糖业年报. 南宁. |
[2] | 周可涌 . 甘蔗育苗移栽的理论和实践. 福建农学院学报, 1980(1):1-16. |
[3] | 唐志军, 吴承河, 余松泉 , 等. 北线蔗区甘蔗营养块育苗移栽技术研究. 甘蔗, 1998,5(2):29-34. |
[4] | 易代勇, 雷朝云, 周琦 , 等. 甘蔗蔗茎梢部单芽段育苗移栽技术. 广西蔗糖, 2006,42(1):12-13. |
[5] | 李杨瑞, 杨丽涛, 谭宏伟 , 等. 广西甘蔗栽培技术的发展进步. 南方农业学报, 2014,45(10):1770-1775. |
[6] | 庞天, 何海波, 吴杨 , 等. 甘蔗健康种茎稀植栽培技术. 广西糖业, 2018,103(6):3-5,18. |
[7] | 魏兰, 邓军 . 耿马县甘蔗种植应用轻简高效集成栽培技术初见成效. 中国糖料, 2017,39(2):42-44. |
[8] | 梁阗, 何为中, 谢金兰 , 等. 宿根蔗一次性施肥黑白膜全覆盖栽培试验初报. 中国糖料, 2018,40(1):10-12,15. |
[9] | 邓军, 杨绍聪, 杨云伟 , 等. 甘蔗新品种在耿马蔗区轻简栽培产量及经济效益的比较. 热带作物学报, 2018,39(3):421-425. |
[10] | 谢金兰, 李长宁, 何为中 , 等. 甘蔗化肥减量增效的栽培技术. 中国糖料, 2017,39(1):38-41. |
[11] | 张琼姿, 翟金青 . 甘蔗育苗移栽的研究. 甘蔗糖业, 1980(6):6-9. |
[12] | 陈以诚 . 甘蔗的育秧移栽. 中国农业科学, 1977(1):81-84. |
[13] | 赖贵生 . 甘蔗营养钵育苗移栽的做法. 广东农业科学, 1981(1):37-38. |
[14] | 霍润丰 . 甘蔗塑料薄膜育苗移栽在桂林地区的应用研究. 甘蔗糖业, 1980(9):14-16. |
[15] | 苏绍廉, 欧兴扬 . 甘蔗育苗移栽的生产效果和技术要点. 广西农业科学, 1981(9):12-14. |
[16] | 刀爱洪 . 甘蔗育苗移栽技术在蒙山县的应用. 广西蔗糖, 1998(4):24-25. |
[17] | 唐志军, 吴承河, 余松泉 , 等. 北线蔗区甘蔗营养块育苗移栽技术研究. 甘蔗, 1998,5(4):29-34. |
[18] | 梁省华, 鲁文华 . 甘蔗不同材料育苗移栽的节种增产效果比较. 中国农业科学, 1983(1):19-23. |
[1] | 严华,晏中文,雷杰. 新源县1981-2018年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春玉米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0, (2): 140146 |
[2] | 申洪涛,张富生,李冬,邱建华,蔡兴宏,秦玉宝. 不同前茬和种植密度对牡丹江烤烟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0, (2): 105111 |
[3] | 王天文,李长忠,陈广海. 播期和密度对马铃薯原种扩繁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0, (2): 162167 |
[4] | 李瑞杰,唐会会,王庆燕,许艳丽,房孟颖,闫鹏,董志强,张凤路. 5-氨基乙酰丙酸和乙烯利复配剂对东北春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0, (2): 125133 |
[5] | 陈迪文,周文灵,敖俊华,黄莹,江永,韩西红,秦益民,沈宏. 海藻提取物对甜玉米产量、品质及氮素利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0, (2): 134139 |
[6] | 周伟,崔福柱,段宏凯,郝国花,杨慧,刘芮芮. 播期对糯玉米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0, (2): 156161 |
[7] | 刘卫星,贺群岭,张枫叶,范小玉,陈雷,李可,吴继华. 大粒花生品种区域试验的AMMI模型分析[J]. 作物杂志, 2020, (2): 6064 |
[8] | 杨志长,沈涛,罗卓,彭芝,胡宇倩,资涛,熊廷浩,宋海星. 低氮密植对机插双季稻产量形成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0, (2): 7181 |
[9] | 黄俊霞,黄甜,饶德民,张鸣浩,孟凡钢,闫晓艳,张伟. 花后水肥一体化与化控措施对大豆产量及生理特征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0, (2): 8287 |
[10] | 陈天鑫,王艳杰,张燕,常旭虹,陶志强,王德梅,杨玉双,朱英杰,刘阿康,石书兵,赵广才. 不同施氮量对冬小麦光合生理指标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0, (2): 8896 |
[11] | 张博,高甜甜,程宏波,李瑞,柴雨葳,李亚伟,柴守玺. 覆盖对旱地冬小麦植株和旗叶水分含量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0, (2): 97104 |
[12] | 荆培培,任红茹,杨洪建,戴其根. 盐胁迫对2个不同盐敏感性水稻品种(系)叶片光合特性与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0, (1): 6775 |
[13] | 黄寅玲,雷忠顺,郑涛,索新霞. 不同施氮量对冬小麦产量、效益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0, (1): 130135 |
[14] | 张永强,齐晓晓,张璐,董慧云,陈传信,赛力汗·赛,薛丽华,陈兴武,雷钧杰. 氮肥运筹对滴灌冬小麦叶片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0, (1): 141145 |
[15] | 白岚方,张向前,王瑞,王雅楠,叶雪松,王玉芬,李娟,张德健. 不同玉米品种光合特性及青贮产量品质的差异性研究[J]. 作物杂志, 2020, (1): 15416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