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杂志,2021, 第1期: 8289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1.01.012
杨娟1,2(), 姜阳明3, 周芳1, 张军1, 罗海登1, 田山君1()
Yang Juan1,2(), Jiang Yangming3, Zhou Fang1, Zhang Jun1, Luo Haideng1, Tian Shanjun1()
摘要:
为探讨玉米(Zea mays L.)苗期对水分亏缺的响应机制,以抗旱性具有显著差异的2个玉米品种为材料,使用PEG-6000溶液模拟不同强度的干旱胁迫,对逆境中玉米苗期的形态及生理生化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后抗旱性强的成单30的株高、叶面积、根长及根重呈上升趋势,抗旱性弱的金玉306呈下降趋势;干旱胁迫使成单30的地上部干重、根重和干物重等生物产量增加,而金玉306的各生物产量逐渐下降;干旱胁迫导致玉米的丙二醛含量升高,细胞膜稳定性下降,成单30的变化幅度比金玉306小;干旱胁迫使玉米的叶绿素a/b比值及叶绿素含量下降,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成单30的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干旱胁迫后变化不显著,而金玉306在后期才出现显著变化;干旱胁迫后,成单30与金玉306的脯氨酸含量均极显著增加;干旱胁迫使玉米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这些结果说明不同抗旱性玉米品种的抗旱机制存在一定差异。
[1] | 鲁晓民, 曹丽茹, 张前进, 等. 不同基因型玉米自交系苗期干旱—复水的生理响应机制. 玉米科学, 2018,26(2):71-80. |
[2] | 郭效龙, 宋希云, 裴玉贺, 等. 玉米自交系萌发期和苗期抗旱性指标的筛选. 植物生理学报, 2018,54(11):98-105. |
[3] | Bian S, Jiang Y. Reactive oxygen species,antioxidant enzyme activities and gene expression patterns in leaves and roots of Kentucky bluegrass in response to drought stress and recovery. Scientia Horticulturae, 2009,120(2):264-270. |
[4] | Foye C H, Noctor G. Oxidant and antioxidant signaling in plants:a re-evaluation of the concept of oxidative stress in a physiological context. Plant Cell and Environment, 2005,28(8):1056-1071. |
[5] | 张凤启, 赵霞, 丁勇, 等. 玉米耐性旱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2015,31(30):39-42. |
[6] |
Efeoglu B, Ekmekei, Cicek N.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of three maize cultivars to drought stress and recovery. 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Botany, 2009,75(1):34-42.
doi: 10.1016/j.sajb.2008.06.005 |
[7] | 王晓琴, 袁继超, 熊庆娥. 玉米抗旱性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玉米科学, 2002,10(1):57-60. |
[8] | 刘畅, 李雪妹, 谭佳缘, 等. 聚乙二醇(PEG)模拟水分胁迫对水稻幼苗矿质离子含量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17(5):162-167. |
[9] | 孙彩霞, 沈秀瑛, 刘志刚. 作物抗旱性生理生化机制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杂粮作物, 2002,22(5):285-288. |
[10] |
杜伟莉, 高杰, 胡富亮, 等. 玉米叶片光合作用和渗透调节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作物学报, 2013,39(3):530-536.
doi: 10.3724/SP.J.1006.2013.00530 |
[11] | 李永生, 方永丰, 李玥, 等. 外源硫化氢对PEG模拟干旱胁迫下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核农学报, 2016,30(4):813-821. |
[12] | 覃永媛, 温国泉, 顾明华, 等. 干旱胁迫对4份玉米自交系生理与光合特性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16,29(6):1264-1269. |
[13] | 刘承, 李佐同, 杨克军, 等. 水分胁迫及复水对不同耐旱性玉米生理特性的影响. 植物生理学报, 2015,51(5):702-708. |
[14] | 张仁和, 郑友军, 马国胜, 等. 干旱胁迫对玉米苗期叶片光合作用和保护酶的影响. 生态学报, 2011,31(5):1303-1311. |
[15] | 姜志磊, 蒋超, 金峰学, 等. 玉米GA2ox类基因的发掘及其在苗期干旱胁迫后的表达分析. 玉米科学, 2019,27(4):58-63,70. |
[16] | 张向歌, 王彬, 袁亮, 等. 基于单片段代换系玉米子粒性状的QTL定位. 玉米科学, 2013(6):35-40. |
[17] | 岳桂东. 玉米干旱胁迫相关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济南:山东大学, 2008. |
[18] | 降云峰, 马宏斌, 刘永忠, 等. 玉米抗旱性鉴定指标研究现状与进展. 山西农业科学, 2012,40(7):800-803. |
[19] | 王娟, 李德全, 谷令坤. 不同抗旱性玉米幼苗根系抗氧化系统对水分胁迫的反应. 西北植物学报, 2002,22(22):285-290. |
[20] |
田山君, 杨世民, 孔凡磊, 等. 西南地区玉米苗期抗旱品种筛选. 草业学报, 2014,23(1):50-57.
doi: 10.11686/cyxb20140107 |
[21] | 韩金龙, 王同燕, 徐子利, 等. 玉米抗旱机理及抗旱性鉴定指标研巧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2010,26(21):142-146. |
[22] | 王国娟. 玉米抗旱品种的筛选及其抗旱机理的研究. 雅安:四川农业大学, 2011. |
[23] | 何文铸, 刘永红, 杨勤. 突破性玉米品种成单30高产创建栽培技术. 四川农业科技, 2008(9):24. |
[24] | 程国平, 任洪, 安兴智, 等. 玉米新品种金玉306特征特性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作物杂志, 2008(2):101. |
[25] | 罗英舰, 宋碧, 杨锦越, 等. 贵州春玉米耐密植宜机收品种初步筛选. 种子, 2019,38(3):24-29. |
[26] | 周芳, 曹国藩, 杨娟, 等. 20个玉米品种发芽期抗旱性鉴定与评价. 种子, 2020,39(12):73-79. |
[27] |
Michel B E, Kaufmann M R. The osmotic potential of polyethylene glycol 6000. Plant Physiology, 1973,51(5):914-916.
doi: 10.1104/pp.51.5.914 pmid: 16658439 |
[28] | 梁国玲, 周青平, 颜红波. 聚乙二醇对羊茅属4种植物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研究. 草业科学, 2007,24(6):50-54. |
[29] | 张雪婷, 杨文雄, 柳娜, 等. 甘肃西部抗旱型玉米品种的综合评价及筛选. 核农学报, 2019,33(3):592-599. |
[30] | 杜彩艳, 段宗颜, 潘艳华, 等. 干旱胁迫对玉米苗期植株生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5,33(3):124-129. |
[31] | 高盼, 徐莹莹, 杨慧莹, 等. 水分胁迫对半干旱地区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7(8):17-20. |
[32] | 孙成凡, 张志亮, 郑彩霞, 等. 间作模式下玉米干旱胁迫响应研究. 灌溉排水学报, 2019,38(增1):32-35. |
[33] |
Kazan K, Lyons R. The link between flowering time and stress toleranc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2016,67(1):47-60.
pmid: 26428061 |
[34] | 胡明新, 周广胜. 拔节期干旱和复水对春玉米物候的影响及其生理生态机制. 生态学报, 2020,40(1):1-10. |
[35] |
徐立明, 张振葆, 梁晓玲, 等. 植物抗旱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草业学报, 2014,23(6):293-303.
doi: 10.11686/cyxb20140635 |
[36] | 高杰, 张仁和, 王文斌, 等. 干旱胁迫对玉米苗期叶片光系统Ⅱ性能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15,26(5):1391-1396. |
[37] |
于文颖, 纪瑞鹏, 冯锐, 等. 不同生育期玉米叶片光合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生态学报, 2015,35(9):2902-2909.
doi: 10.5846/stxb201306101632 |
[38] | 赵小强, 陆晏天, 白明兴, 等. 不同株型玉米基因型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分析. 草业学报, 2020,29(2):149-162. |
[39] | 朱长甫, 陈星, 王英典. 植物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及其相关基因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2004,30(6):609-618. |
[40] | 韩雅珊. 类胡萝卜素的功能研究进展.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1999,4(1):5-9. |
[41] |
Smékalová V, Doskočilová A, Komis G, et al. Crosstalk between secondary messengers,hormones and MAPK modules during abiotic stress signalling in plants. Biotechnology Advances, 2013,32:2-11.
doi: 10.1016/j.biotechadv.2013.07.009 pmid: 23911976 |
[42] | 张淑勇, 国静, 刘炜, 等. 玉米苗期叶片主要生理生化指标对土壤水分的响应. 玉米科学, 2011,19(5):76-80,85. |
[43] | 郭艳阳, 刘佳, 朱亚利, 等. 玉米叶片光合和抗氧化酶活性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植物生理学报, 2018,54(12):1839-1846. |
[1] | 刘剑钊, 袁静超, 梁尧, 贺宇, 张水梅, 史海鹏, 蔡红光, 任军. 玉米秸秆全量深翻还田地力提升技术模式实证及效益分析[J]. 作物杂志, 2021, (2): 135139 |
[2] | 申洁, 王玉国, 郭平毅, 原向阳. 腐植酸对干旱胁迫下谷子幼苗叶片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2): 173177 |
[3] | 李忠南, 王越人, 邬生辉, 刘励蔚, 曲海涛, 孙振宇, 李光发. 玉米单倍体自然加倍花粉结实力遗传的初步研究[J]. 作物杂志, 2021, (2): 5761 |
[4] | 张学鹏, 李腾, 王彪, 刘晴, 刘涵瑜, 陶志强, 隋鹏. 玉米叶片“源”的高温胁迫阈值研究[J]. 作物杂志, 2021, (2): 6270 |
[5] | 韩多红, 王恩军, 张勇, 王红霞, 王艳, 王富. 干旱胁迫下外源亚精胺、甜菜碱对菘蓝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1): 118123 |
[6] | 李瑞杰, 闫鹏, 王庆燕, 许艳丽, 卢霖, 董志强, 张凤路. 5-氨基乙酰丙酸和乙烯利对东北春玉米功能叶光合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1): 135142 |
[7] | 刘佳敏, 汪洋, 褚旭, 齐欣, 王慢慢, 赵亚南, 叶优良, 黄玉芳. 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下周年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1): 143149 |
[8] | 刘艳, 宫亮, 邢月华, 包红静. 基于正交设计的玉米有机无机培肥模式优化研究[J]. 作物杂志, 2021, (1): 168174 |
[9] | 齐建双, 夏来坤, 黄保, 李春盈, 马智艳, 丁勇, 谷利敏, 张君, 张凤启, 穆心愿, 唐保军, 赵发欣, 张兰薰. 基于熵权的DTOPSIS法和灰色局势决策法在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中的应用探讨[J]. 作物杂志, 2021, (1): 6067 |
[10] | 龚松玲, 曹培, 高珍珍, 李成伟, 刘章勇, 朱波. 种植模式对南方作物产量及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1): 6873 |
[11] | 邓婉月, 冷秋彦, 杨在君, 余燕, 吴一超. 干旱胁迫对盆栽“川丹参1号”生理指标及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1): 7481 |
[12] | 董怀玉, 董智, 刘可杰, 王丽娟, 刘培斌, 侯志研. 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玉米主要病害发生为害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0, (6): 104108 |
[13] | 林淼, 张秋芝, 史利玉, 刘蓓, 王红武, 潘金豹. 玉米秸秆消化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J]. 作物杂志, 2020, (6): 2329 |
[14] | 菅立群, 张翼飞, 杨克军, 王玉凤, 陈天宇, 张继卫, 张津松, 李庆, 刘天昊, 肖珊珊, 彭程, 王宝生. 播种至苗期不同阶段低温对玉米幼苗生长及生理抗性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0, (6): 6168 |
[15] | 任云, 刘静, 李哲馨, 李强. 玉米幼苗响应低铁胁迫的根系形态与干物质积累特征[J]. 作物杂志, 2020, (6): 697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