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ps ›› 2017, Vol. 33 ›› Issue (1): 68-72.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7.01.013
Previous Articles Next Articles
Li Hai,Yang Ruda,Lin Fengxian,Zhang Xiangyu,Liang Haiyan
[1] | 张研 . 我国小杂粮生产现状与发展策略.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 2010,12(3):433. |
[2] | 王显瑞, 赵敏, 张立媛 , 等. 播量和施肥对糜子产量、农艺性状及生长的影响.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2(3):30-32. |
[3] | 胡兴雨, 陆平, 贺建波 , 等. 黍稷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8,9(4):492-496. |
[4] | 杨如达, 李海, 田宏先 , 等. 不同栽培模式对黍子产量的影响. 陕西农业科学, 2015,61(5):1-3. |
[5] | 董钻, 沈秀瑛 . 作物栽培学总论.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 |
[6] | 张瑞朋, 付连舜, 佟斌 , 等. 密度及行距对不同大豆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大豆科学, 2015,34(1):52-55. |
[7] | 刘健, 祁丽敏, 刘保才 , 等. 不同播期、行距、株距对大豆生育性状与产量的影响.大豆科技, 2014(4):5-8. |
[8] | 朱统泉, 赵立尚, 贺建锋 , 等. 不同行距对小麦群体质量及产量的调节效应.陕西农业科学, 2006(4):8-10. |
[9] | 吴玉娥, 韩占江, 薛香 , 等. 行距对不同株型小麦产量性状的影响.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25(3):14-16. |
[10] | 吴菲菲, 张永亮, 王显国 . 行距与播种量对无芒雀麦生产性状的影响. 草业科学, 2013,30(1):91-95. |
[11] | 朱振磊, 张永亮, 潘多锋 , 等. 行距与播种量对无芒雀麦种子产量及产量组分的影响. 草地学报, 2011,19(4):631-636. |
[12] | 罗世武, 王秉龙, 赵萍 . 施肥及播种行距对无芒雀麦产量的影响.陕西农业科学, 2011(4):77-78,87. |
[13] | 王建林, 徐正进 . 穗型和行距对水稻冠层受光态势的影响. 中国水稻科学, 2005,19(5):422-426. |
[14] | 黄敏, 蒋鹏, 谢小兵 , 等. 水稻株行距配比的优化和株高密度模型的建立. 作物研究, 2011,25(1):1-3. |
[15] |
赵海新, 杨丽敏, 陈书强 , 等. 行距对两个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冠层结构与产量的影响. 中国水稻科学, 2011,25(5):488-494.
doi: 10.3969/j.issn.10017216.2011.05.006 |
[16] |
朱元刚, 高凤菊 . 不同行株距配置下夏播谷子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多重分析. 核农学报, 2014,28(12):2290-2299.
doi: 10.11869/j.issn.100-8551.2014.12.2290 |
[17] | 赵禹凯, 王显瑞, 陈高勋 , 等. 谷子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2014,35(2):35-38. |
[18] | 任月梅 . 春播早熟区谷子主要农艺性状相关和通径分析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4(1): 13, 22. |
[19] | 杨慧卿, 王军, 袁峰 , 等. 西北春谷区中晚熟组谷子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河北农业科学, 2010,14(11):105-106,111. |
[20] | 闫川, 丁艳锋, 王强盛 . 行株距配置对水稻茎秆形态生理与群体生态的影响. 中国水稻科学, 2007,21(5) : 530-53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