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杂志,2023, 第5期: 124130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3.05.018
方文英1(), 朱德峰2(), 怀燕3, 陈佳麒1, 陈惠哲2, 王亚梁2()
Fang Wenying1(), Zhu Defeng2(), Huai Yan3, Chen Jiaqi1, Chen Huizhe2, Wang Yaliang2()
摘要:
为明确精准条播育秧提高单季杂交稻机插稀植群体产量的效应,以籼粳杂交稻甬优1540为供试品种,设置2个秧盘播种量处理(标准9寸秧盘45.7g/盘,R1;60.5g/盘,R2)和2种机插规格[30cm×21cm(D1);30cm× 18cm(D2)],分析比较了传统撒播(BS)和精准条播(PS)机插群体的分蘖成穗特性、物质积累以及产量形成特性。结果表明,秧盘播种量增加可降低秧苗干物质积累和秧苗充实度,PS处理能够提高秧苗素质。PS处理显著提高机插质量,其漏秧率比BS处理降低11.1个百分点,PS机插每穴2~3苗的比例比BS提高109.7%,低播量下表现尤为明显。PS机插可提高分蘖速率与分蘖高峰苗数,低播量下表现尤为明显,D2处理的群体分蘖高峰苗数和有效穗数高于D1处理,R1D2PS处理有效穗数最高。水稻干物质积累表现为PS>BS、R1>R2、D2>D1,R1D2PS处理干物质重最高。PS处理通过增加杂交稻稀植群体的有效穗数进而提高产量,与BS处理相比,PS处理产量平均增加13.8%。R1处理产量高于R2处理,随着机插密度提高有效穗数增加,但穗粒数下降,R1D2PS处理产量最高。综合来看,精准条播育秧机插可促进杂交稻分蘖发生,提高稀植群体有效穗数和干物质积累,进而提高杂交稻产量。
[1] |
霍中洋, 李杰, 许轲, 等. 高产栽培条件下种植方式对不同生育类型粳稻米质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12, 45(19):3932-3945.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2.19.004 |
[2] |
Huang M, Tang Q, Ao H, et al. Yield potential and stability in super hybrid rice and its production strategies.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2017, 16:1009-1017.
doi: 10.1016/S2095-3119(16)61535-6 |
[3] | 彭少兵. 转型时期杂交水稻的困境与出路. 作物学报, 2016, 42(3):313-319. |
[4] | 何文洪, 陈惠哲, 朱德峰, 等. 不同播种量对水稻机插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稻米, 2008(3):60-62. |
[5] |
邹应斌, 黄敏. 转型期作物生产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作物学报, 2018, 44(6):791-795.
doi: 10.3724/SP.J.1006.2018.00791 |
[6] |
王亚梁, 朱德峰, 向镜, 等. 杂交稻低播量精量播种育秧及机插取秧特性. 中国水稻科学, 2020, 34(4):332-338.
doi: 10.16819/j.1001-7216.2020.9113 |
[7] | 李泽华, 马旭, 李宏伟, 等. 低播种量下杂交稻不同机械化种植方式的产量构成及特征.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20, 41(4):22-29. |
[8] | 朱德泉, 储婷婷, 武立权, 等. 宽窄行配置对机插中晚稻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2018, 34(18):102-112. |
[9] |
李应洪, 王海月, 吕腾飞, 等. 不同秧龄下机插方式与密度对杂交稻光合生产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水稻科学, 2017, 31(3):265-277.
doi: 10.16819/j.1001-7216.2017.6091 265 |
[10] |
王亚梁, 朱德峰, 张玉屏, 等. 连作杂交晚稻精准条播长秧龄机插的生长及产量特性分析. 作物学报, 2022, 48(1):215-225.
doi: 10.3724/SP.J.1006.2022.02091 |
[11] | 李泽华, 马旭, 陈林涛, 等. 育秧播种密度与取秧面积耦合对杂交稻机插质量和产量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2019, 35(24):20-30. |
[12] | 潘圣刚, 吴颖仪, 肖瑶, 等. 抑制无效分蘖对水稻产量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影响.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41(3):229-233. |
[13] | 吕伟生, 曾勇军, 石庆华, 等. 基于机插晚稻分蘖成穗特性获取基本苗定量参数. 农业工程学报, 2016, 32(1):30-37. |
[14] | 杨祥田, 何贤彪, 王旭辉, 等. 水稻机插缺丛条件下自然补偿能力研究. 中国农业通报, 2014, 30(21):70-74. |
[15] |
韦还和, 张徐彬, 葛佳琳, 等. 甬优籼粳杂交稻栽后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动态与特征分析. 作物学报, 2021, 47(3):546-555.
doi: 10.3724/SP.J.1006.2021.02033 |
[1] | 乐丽红, 刘凯丽, 陈忠平, 王斌强, 唐舟, 程飞虎, 张昆. 氮素穗肥施用期对一季籼粳杂交稻氮肥效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3, (4): 195201 |
[2] | 罗四维, 石秀楠, 贾永红, 张金汕, 王凯, 李丹丹, 王润琪, 董艳雪, 石书兵. 滴灌的毛管间距和滴头间距对匀播冬小麦光合、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3, (3): 230237 |
[3] | 李文姗, 张俊尧, 唐江华, 徐文修, 徐清华. 艾氟迪不同滴施量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3, (1): 158162 |
[4] | 历艳璐, 王俊鹏, 于欣志, 魏宏磊, 陈麒宇, 赵洪祥, 徐晨, 边少锋, 张治安. 冷凉区不同地膜覆盖对玉米干物质和氮素积累与分配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2, (5): 124129 |
[5] | 孙允超, 彭科研, 冯盛烨, 冀传允, 吕鹏, 鞠正春. 宽幅精播中行距与幅宽对小麦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2, (5): 130134 |
[6] | 李睿, 董立强, 商文奇, 于广星, 代贵金, 王铮, 李跃东. 水稻苗期不同喷淋间隔处理对其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2, (5): 249254 |
[7] | 孙庆圣, 原程, 张玉先. 减施氮肥和接种根瘤菌对黑大豆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2, (4): 132137 |
[8] | 孟凡, 罗建新, 蔡叶, 余颖, 杨磊, 周万春. 土壤速效磷对烟草生长发育及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2, (2): 203210 |
[9] | 谢慧敏, 吴可, 刘文奇, 韦国良, 陆献, 李壮林, 韦善清, 梁和, 江立庚. 海藻肥与微生物菌剂部分替代化肥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2, (1): 161166 |
[10] | 陈忠诚, 金喜军, 李贺, 周伟鑫, 强斌斌, 刘佳, 张玉先. 外源褪黑素对红小豆生长、光合荧光特性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6): 8894 |
[11] | 高杰, 李晓荣, 封广才, 李青风, 彭秋. 贵州新老两代糯高粱品种(系)干物质及氮素积累转运差异分析[J]. 作物杂志, 2021, (5): 5056 |
[12] | 高杰, 封广才, 李晓荣, 李青风, 汪灿, 张国兵, 周棱波, 彭秋. 施氮量对酒用糯高粱品种红缨子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4): 118122 |
[13] | 刘天昊, 张翼飞, 王怀鹏, 杨克军, 张津松, 孙逸珊, 肖珊珊, 徐荣琼, 杜嘉瑞, 李佳宇, 彭程, 王宝生. 叶面喷施硅肥对寒地玉米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品质的调控效应[J]. 作物杂志, 2021, (4): 112117 |
[14] | 陈成立, 王静, 付全善, 侯振武, 蒋伟峰, 李立平, 郭书洋, 饶超奇, 符云鹏. 蛟河晒红烟移栽期和覆盖方式对烟株干物质积累和烟叶经济性状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3): 126132 |
[15] | 任云, 刘静, 李哲馨, 李强. 玉米幼苗响应低铁胁迫的根系形态与干物质积累特征[J]. 作物杂志, 2020, (6): 697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