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杂志,2021, 第1期: 6873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1.01.010
龚松玲1,2(), 曹培1,2, 高珍珍1,2, 李成伟1,2, 刘章勇1,2, 朱波1,2()
Gong Songling1,2(), Cao Pei1,2, Gao Zhenzhen1,2, Li Chengwei1,2, Liu Zhangyong1,2, Zhu Bo1,2()
摘要:
种植模式优化是挖掘农田高产潜力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于2017-2018 年在湖北省江陵县三湖农场开展了田间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了早稻–晚稻(DR,对照)、春玉米–晚稻(MR)和再生稻(Rr)3种种植模式。结果表明,与早稻–晚稻种植模式相比,春玉米–晚稻种植模式积温生产效率、水分利用率、经济效益和周年产量分别提高了8.66%、35.19%、33.71%和34.60%;再生稻分别提高了6.77%、11.16%、68.12%和31.20%。从整个周年来看,春玉米–晚稻和再生稻模式的积温生产效率较高,春玉米–晚稻模式的水分利用率最高,春玉米–晚稻和再生稻处理的周年产量显著高于早稻–晚稻种植模式,再生稻模式周年经济效益最高,其次是春玉米–晚稻种植模式。因此,春玉米–晚稻和再生稻是该区域稻田两熟制适宜的种植模式。
[1] | 陈柏槐. 湖北省优质水稻现状与发展思路. 中国稻米, 2004,10(5):12-15. |
[2] | 展茗, 赵明, 刘永忠, 等. 湖北省玉米产需矛盾及提升玉米生产科技水平对策. 湖北农业科学, 2010,49(4):802-806. |
[3] | 傅秀兰. 玉米-稻水旱轮作耕作制栽培技术. 福建稻麦科技, 2011,29(2):27-28. |
[4] | 李成芳, 胡红青, 曹凑贵, 等. 中国再生稻田土壤培肥途径的研究与实践. 湖北农业科学, 2017,56(14):2666-2669,2721. |
[5] | 李淑娅. 长江中游不同玉稻种植模式产量形成及资源利用效率比较研究. 武汉:华中农业大学, 2015. |
[6] | Timsina J, Buresh R J, Dobermann A, et al. Rice-maize systems in Asia:current situation and potential. Philippines: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and International Maize and Wheat Improvement Centre, 2011. |
[7] |
Timsina J, Jat M L, Majumdar K. Rice-maize systems of South Asia:current status,future prospects and research priorities for nutrient management. Plant Soil, 2010,335:65-82.
doi: 10.1007/s11104-010-0418-y |
[8] | 周宝元. 黄淮海冬小麦-夏玉米资源优化配置及其节水高产技术模式研究.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7. |
[9] |
周宝元, 马玮, 孙雪芳, 等. 播/收期对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模式周年气候资源分配与利用特征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19,52(9):1501-1517.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9.09.003 |
[10] | 岳伟, 陈金华, 阮新民, 等. 安徽省沿江地区双季稻光热资源利用效率变化特征及对气象产量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19,27(6):929-940. |
[11] |
李立娟, 王美云, 薛庆林, 等. 黄淮海双季玉米产量性能与资源效率的研究. 作物学报, 2011,37(7):1229-1234.
doi: 10.3724/SP.J.1006.2011.01229 |
[12] | 赵强基, 郑建初, 卞新民. 中国南方稻区玉米-稻种植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江苏农业学报, 1997(4):25-29. |
[13] | 王美云, 任天志, 赵明, 等. 双季青贮玉米模式物质生产及资源利用效率研究. 作物学报, 2007,33(8):1316-1323. |
[14] | 张占琴, 魏建军, 杨相昆, 等. 北疆“一年两作”冬小麦-复播青贮玉米模式物质生产及资源利用率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3,31(6):28-33. |
[15] | 侯连涛, 江晓东, 韩宾, 等. 不同覆盖处理对冬小麦气体交换参数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2006,22(9):58-63. |
[16] |
Liu Y, Xie R Z, Hou P, et al. Phenological responses of maize to changes in environment when grown at different latitudes in China. Field Crops Research, 2013,144:192-199.
doi: 10.1016/j.fcr.2013.01.003 |
[17] |
Qin J Q, Impa S M, Tang Q Y, et al. Integrated nutrient,water and other agronomic options to enhance rice grain yield and N use efficiency in double-season rice crop. Field Crop Research, 2013,148:15-23.
doi: 10.1016/j.fcr.2013.04.004 |
[18] | 柴忠良. 不同覆膜栽培模式对土壤水分及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现代农业科技, 2020(13): 28,30. |
[19] | 李小勇. 南方稻田春玉米-晚稻种植模式资源利用效率及生产力优势研究. 长沙:湖南农业大学, 2011. |
[20] | 曾世清, 李燕容, 赵红峰. 再生稻高产丰收措施. 现代农业科技, 2019(21):57-58. |
[21] |
李淑娅, 田少阳, 袁国印, 等. 长江中游不同玉稻种植模式产量及资源利用效率的比较研究. 作物学报, 2015,41(10):1537-1547.
doi: 10.3724/SP.J.1006.2015.01537 |
[22] | Ali M Y, Waddington S R, Hodson D, et al. Maize-rice cropping systems in Bangladesh:status and research opportunities. Mexico D F:CIMMYT, 2008. |
[23] | Alberto M C R, Quilty J R, Buresh R J, et al. Actual evapotranspi-ration and dual crop coefficients for dry-seeded rice and hybrid maize grown with overhead sprinkler irrigation. Agriculture Water Manage, 2014,136:1-12. |
[1] | 曹晓燕, 武爱莲, 王劲松, 董二伟, 焦晓燕. 施氮量对高粱产量、品质及氮利用效率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2): 108115 |
[2] | 刘阿康, 王德梅, 王艳杰, 杨玉双, 马瑞琦, 高甜甜, 王玉娇, 阚茗溪, 赵广才, 常旭虹. 苗期调控对晚播小麦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2): 116123 |
[3] | 张晓娟, 张尚沛, 程炳文, 罗世武, 王勇, 杨军学, 王晓军. 旱地糜子生长、产量及土壤环境对不同覆膜种植方式的响应[J]. 作物杂志, 2021, (2): 124129 |
[4] | 刘剑钊, 袁静超, 梁尧, 贺宇, 张水梅, 史海鹏, 蔡红光, 任军. 玉米秸秆全量深翻还田地力提升技术模式实证及效益分析[J]. 作物杂志, 2021, (2): 135139 |
[5] | 李洁, 张小宁, 晋凡生, 韩彦龙, 李海金. 干旱年景下芸豆生长及产量对其密度的响应[J]. 作物杂志, 2021, (2): 140146 |
[6] | 刘萍, 邵彩虹, 张红林, 刘光荣. 基于季节性降雨的双季稻生育后期干湿交替灌溉对稻谷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2): 153159 |
[7] | 李灿东, 郭泰, 王志新, 郑伟, 赵海红, 张振宇, 徐杰飞, 郭美玲. 黑龙江省中东部地区主栽大豆品种产量指标筛选及评价[J]. 作物杂志, 2021, (2): 4551 |
[8] | 杨宇尘, 杜志敏, 张小鹏, 李坤译, 沈家琪, 徐海. 抽穗开花期喷施MeJA对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2): 7176 |
[9] | 付景, 尹海庆, 王亚, 杨文博, 张珍, 白涛, 王越涛, 王付华, 王生轩. 不同追氮模式对河南沿黄稻区粳稻根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2): 7786 |
[10] | 王德权, 孙延国, 杜玉海, 刘洋, 王艺, 马兴华, 张玉琴, 张日强. 移栽时间与方式对烤烟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2): 8795 |
[11] | 李瑞杰, 闫鹏, 王庆燕, 许艳丽, 卢霖, 董志强, 张凤路. 5-氨基乙酰丙酸和乙烯利对东北春玉米功能叶光合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1): 135142 |
[12] | 刘佳敏, 汪洋, 褚旭, 齐欣, 王慢慢, 赵亚南, 叶优良, 黄玉芳. 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下周年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1): 143149 |
[13] | 段惠敏, 卢潇, 周晓洁, 李高峰, 文国宏, 王玉萍, 程李香, 张峰. 马铃薯叶型和种植密度对产量组分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1): 160167 |
[14] | 刘艳, 宫亮, 邢月华, 包红静. 基于正交设计的玉米有机无机培肥模式优化研究[J]. 作物杂志, 2021, (1): 168174 |
[15] | 索炎炎, 张翔, 司贤宗, 李亮, 余琼, 余辉. 施用磷和钙对花生生长、产量及磷钙利用效率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1): 18719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