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杂志,2021, 第5期: 1419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1.05.003
张艳茹1(), 杨子和1, 杨荣2, 韩建3, 焦金龙1, 赵丽1, 吴元奇1()
Zhang Yanru1(), Yang Zihe1, Yang Rong2, Han Jian3, Jiao Jinlong1, Zhao Li1, Wu Yuanqi1()
摘要:
为评价控制双亲混合选择对1份非洲玉米种质合成基础群体AC0主要性状适应性改良效果,利用联合方差分析和变异系数分析群体间性状变异程度。结果表明,改良群体AC1和AC2的株高分别比AC0提高了8.60%和11.60%,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穗位分别比AC0提高了11.34%和16.18%,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改良群体AC1和AC2的穗长与AC0相比分别降低2.60%和提高1.57%,AC1与AC2间达到极显著水平;与AC0相比,AC1和AC2穗行数分别提高了2.44%和1.12%,均未达到显著水平;与AC0相比,AC1和AC2的秃尖长分别提高了0.75%和13.12%,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由以上可知,虽然控制双亲混合选择对热带种质产量性状早期改良进展较小,但随着改良的进行,群体多数性状的表型变异系数有所下降,但也有部分性状变异系数的变化幅度较小或有所增大,但控制双亲混合选择较好地保持了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1] | 高翔, 陈泽辉, 祝云芳, 等. 美国Reid种质在中国玉米育种和生产中的作用.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21(1):120-123. |
[2] | 刘守渠, 段运平, 撖晓东, 等. 玉米核心种质群体构建与改良效果. 种子, 2019, 38(3):108-113. |
[3] | 赵璞, 温之雨, 董文琦, 等. 我国玉米资源研究现状及发展展望. 中国种业, 2019, 11(10):8-11. |
[4] | 王元东, 张春原, 段民孝, 等. 几个CIMMYT热带群体与中国温带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的关系. 中国农学通报, 2008, 24(1):207-211. |
[5] | 张世煌. 玉米种质创新和商业育种策略. 玉米科学, 2006, 14(4):1-3. |
[6] | 刘代惠, 李钟, 蒲全波, 等. 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的改良利用. 玉米科学, 2009, 17(2):53-55. |
[7] | Echandi C R, Hallauer A R. Evaluation of U.S. Corn Belt and adapted tropical maize cultivars and their diallel crosses. Maydica, 1996, 41:317-324. |
[8] |
王建军, 雍洪军, 张晓聪, 等. 12个外来玉米群体与我国主要种质配合力效应和杂种优势分析. 作物学报, 2012, 38(12):2170-2177.
doi: 10.3724/SP.J.1006.2012.02170 |
[9] |
Yong H, Li M, Li X, et al. Breeding potential of exotic maize populations to improve an elite chinese hybrid. Agronomy Journal, 2013, 105(6):1555-1564.
doi: 10.2134/agronj2013.0050 |
[10] |
Reif J C, Fischer S, Schrag T A, et al. Broadening the genetic base of European maize heterotic pools with US Cornbelt germplasm using field and molecular marker data.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2010, 120(2):301-310.
doi: 10.1007/s00122-009-1055-9 |
[11] |
Salhuana W, Pollak L, Ferrer M, et al. Breeding potential of maize accessions from Argentina,Chile,USA,and Uruguay. Crop Science, 1998, 38(3):866-872.
doi: 10.2135/cropsci1998.0011183X003800030040x |
[12] | 李新海, 袁力行, 李晓辉, 等. 利用SSR标记划分70份我国玉米自交系的杂种优势群. 中国农业科学, 2003, 36(6):622-627. |
[13] | 雍洪军, 王建军, 张德贵, 等. 美洲地区主要玉米群体特征及其利用途径分析. 遗传, 2013, 35(6):703-713. |
[14] | 刘代惠, 李钟, 蒲全波, 等. 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的改良利用. 玉米科学, 2009, 17(2):53-55. |
[15] | 黎裕, 王天宇. 玉米种质创新——进展与展望. 玉米科学, 2017, 25(3):11-18. |
[16] | 董玲, 杨德光. 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的研究和利用. 湖北农业科学, 2015, 54(12):2835-2839. |
[17] | 郭向阳, 王安贵, 吴迅, 等. 热带玉米Tuxpeno种质形成、改良及育种潜势分析. 玉米科学, 2019, 27(2):10-15. |
[18] | 彭泽斌, 刘新芝. 改良S1后代轮回选择在玉米群体改良中应用的研究I. 直接响应与相关响应. 作物学报, 1995, 18(6):695-701. |
[19] |
Robertson D S. A possible technique for isolating genic DNA for quantitative traits in plants. Journal and Theoretical Biology, 1985, 117(1):1-10.
doi: 10.1016/S0022-5193(85)80161-2 |
[20] | 李成, 王瑞莲, 王学敏, 等. 玉米雌穗主要数量性状遗传特性分析. 作物研究, 2018, 32(1):12-14. |
[21] | 庄铁成, 王月. 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的玉米群体改良和应用项目. 玉米科学, 1994, 2(1):14-17. |
[22] |
张德贵, 李新海, 李明顺, 等. 四个热带亚热带玉米群体开花期性状对混合选择的直接选择响应. 作物学报, 2010, 36(1):28-35.
doi: 10.3724/SP.J.1006.2010.00028 |
[23] | 李芦江, 杨克诚. 两种轮回选择方法对玉米群体主要性状的改良效果. 华北农学报, 2009, 24(2):30-34. |
[24] | 杨致远, 唐娟, 赵鑫哲, 等. 不同种质渗入对2个玉米复合群体的改良效果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1, 22(3):800-806. |
[1] | 刘威, 周剑雄, 谢媛圆, 张旭, 熊又升, 徐祥玉, 袁家富, 熊汉锋. 氮肥一次性基施对夏播鲜食甜玉米产量、品质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5): 134139 |
[2] | 张琦, 魏臻武, 闫天芳. 江淮地区燕麦籽粒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J]. 作物杂志, 2021, (5): 146152 |
[3] | 郭宇琦, 王财金, 王洋. 北方春大豆地方品种种子活力相关性状多样性分析[J]. 作物杂志, 2021, (5): 211218 |
[4] | 曹丽茹, 王国瑞, 张新, 魏良明, 魏昕, 张前进, 邓亚洲, 王振华, 鲁晓民. 玉米HSP90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与分析[J]. 作物杂志, 2021, (5): 2834 |
[5] | 王云, 乔玲, 闫素仙, 武棒棒, 郑兴卫, 赵佳佳. 山西省不同年代旱地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及抗旱性特征分析[J]. 作物杂志, 2021, (5): 4349 |
[6] | 裴志超, 周继华, 徐向东, 兰宏亮, 王俊英, 郎书文, 张伟强. 干旱处理对不同玉米品种叶片光合速率和抗氧化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5): 95100 |
[7] | 王庆彬, 聂振田, 卢洁春, 彭春娥, 张民, 孟慧, 刘治国, 耿全政. 宛氏拟青霉提取物对夏玉米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4): 166171 |
[8] | 凌晨, 刘洪, 杨哲, 黄展权, 陈孟强, 饶得花, 徐振江. 双季稻栽培对水稻DUS测试标准品种数量性状表达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4): 1825 |
[9] | 杜晓宇, 李楠楠, 邹少奎, 王丽娜, 吕永军, 张倩, 李顺成, 杨光宇, 韩玉林. 黄淮南片新育成小麦品种(系)主要性状的综合性分析[J]. 作物杂志, 2021, (4): 3845 |
[10] | 冯艳飞, 杨威, 任国鑫, 邓杰, 李文龙, 高树仁. 黑龙江省部分玉米杂交种的综合评价[J]. 作物杂志, 2021, (4): 4650 |
[11] | 陶志强, 闫鹏, 张学鹏. 不同年代玉米品种灌浆期的光合特征对高温适应性的初步研究[J]. 作物杂志, 2021, (4): 7379 |
[12] | 朱旭, 胡卫丽, 杨厚勇, 许阳, 向臻, 杨玲, 杨鹏程. 南阳盆地适宜机械化收获绿豆品种(系)农艺性状分析[J]. 作物杂志, 2021, (4): 9398 |
[13] | 刘天昊, 张翼飞, 王怀鹏, 杨克军, 张津松, 孙逸珊, 肖珊珊, 徐荣琼, 杜嘉瑞, 李佳宇, 彭程, 王宝生. 叶面喷施硅肥对寒地玉米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品质的调控效应[J]. 作物杂志, 2021, (4): 112117 |
[14] | 梁茜, 吴清山, 葛均筑, 吴锡冬, 杨永安, 侯海鹏, 张垚, 马志琪. 播期对华北平原雨养夏玉米产量形成与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4): 136143 |
[15] | 陈成立, 王静, 付全善, 侯振武, 蒋伟峰, 李立平, 郭书洋, 饶超奇, 符云鹏. 蛟河晒红烟移栽期和覆盖方式对烟株干物质积累和烟叶经济性状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3): 12613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