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杂志,2022, 第3期: 125133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2.03.018
Dong Weixin1(), Zhang Yuechen2()
摘要:
为明确河北山前平原区合理的小麦水氮互作方式,以济麦22(JM-22)和藁优2018(GY-2018)为材料,设置高氮/高水(GD/GS)、中氮/高水(ZD/GS)、低氮/高水(DD/GS)、高氮/中水(GD/ZS)、中氮/中水(ZD/ZS)、低氮/中水(DD/ZS)、高氮/低水(GD/DS)、中氮/低水(ZD/DS)和低氮/低水(DD/DS)9个处理,研究水氮互作对不同小麦品种生理参数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氮量的增加,株高、旗叶面积和地上部干重增加,旗叶面积成熟期在ZD处理下最大,且GS>ZS>DS,GY-2018的植株生长和干物质积累量高于JM-22。此外,水氮越多,2个品种的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越大,各处理均表现出GD>ZD>DD的变化趋势,而GS、ZS和DS在3个时期无明显变化规律,2个品种相比较,JM-22的SPAD值较大,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均表现为GD>ZD>DD,而后期ZD处理最高,且GS>ZS>DS,GY-2018较JM-22更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积累,丙二醛和活性氧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而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却升高,但不同灌水量使酶活性在不同时期的变化不同,GY-2018的酶活性更高,有利于延缓后期叶片衰老。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表现为ZD处理下最高,且GS>ZS>DS,JM-22在ZD/GS处理下的氮肥生产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产量也最高,为9927.78kg/hm2,较GY-2018提高10.07%。综上,ZD/GS(210kg/hm2,1200m3/hm2)是最理想的水氮互作方式。
[1] |
Yang X L, Gao W S, Shi Q H, et al.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the water requirement of summer maize in the Huang-Huai-Hai farming region. 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 2013, 124(2):20-27.
doi: 10.1016/j.agwat.2013.03.017 |
[2] | 宋先松, 石培基, 金蓉. 中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引发的供需矛盾分析. 干旱区研究, 2005, 22(2):162-166. |
[3] | 串丽敏, 何萍, 赵同科, 等. 中国小麦季氮素养分循环与平衡特征. 应用生态学报, 2015, 26(1):76-86. |
[4] | 赵连佳, 薛丽华, 孙乾坤, 等. 不同水氮处理对滴灌冬小麦田耗水特性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16, 36(8):1050-1059. |
[5] | 丁继君, 栗丽, 王旭钰. 水肥藕合对冬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14(4):12-14. |
[6] | 王磊, 董树亭, 刘鹏, 等. 水氮互作对冬小麦光合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 2018, 32(3):301-308. |
[7] | 吕广德, 王超, 靳雪梅, 等. 水氮互作对冬小麦干物质及氮素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20, 3(5):1-13. |
[8] | 赵芳华, 张树华, 郭程瑾, 等. 限水灌溉下春季追氮方式对小麦旗叶光合和衰老特性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9, 15(2):247-254. |
[9] | 冉文星. 滴灌小麦水氮耦合的生理调控效应研究. 阿拉尔:塔里木大学, 2016. |
[10] | 董博, 于显枫, 张绪成, 等. 水氮互作对春小麦植株养分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2011, 20(6):90-95. |
[11] | 曹勇, 姬虎太, 裴雪霞, 等. 水氮运筹对中筋冬小麦‘临Y7287’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6, 32(27):42-46. |
[12] |
Read S M, Northcote D H. Minimization of variation in the response to different proteins of the coomassie blue G dye-binding assay for protein. Analytical Biochemistry, 1981, 116(1):53-64.
pmid: 7304986 |
[13] | 白宝璋, 靳占忠, 李存东. 植物生理学试验教程. 北京: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1996:61-62. |
[14] | 韩胜芳, 邓若磊, 徐海荣, 等. 缺磷条件下不同磷效率水稻品种光合特性和细胞保护酶活性. 应用生态学报, 2007, 18(11):2462-2467. |
[15] | 邹琦.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 |
[16] |
Cakmak I, Marschner H. Magnesium deficiency and high light intensity enhance activities of superoxide dismutase,ascorbate peroxidate and glutathione ruductase in bean leaves. Plant Physiology, 1992, 98:1222-1227.
doi: 10.1104/pp.98.4.1222 pmid: 16668779 |
[17] | 董博, 于显枫, 郭天文, 等. 水氮互作对春小麦不同生育期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甘肃农业科技, 2011(1):5-9. |
[18] | 金修宽, 赵同科. 测墒补灌和施氮对冬小麦产量及氮素吸收分配的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 2017, 31(2):233-239. |
[19] | 谷艳芳, 丁圣彦, 高志英, 等. 干旱胁迫下冬小麦光合产物分配格局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生态学报, 2010, 30(5):1167-1173. |
[20] | 郭丽. 水氮耦合对冬小麦―夏玉米生理特性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保定:河北农业大学, 2010. |
[21] | 于显枫. 水氮互作对小麦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兰州:甘肃农业大学, 2008. |
[22] | 周萍, 陈志国, 庄丽, 等. 水氮互作对滴灌春小麦渗透调节物及产量的影响.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31(4):425-429. |
[23] | 王小燕, 王东, 于振文. 水氮互作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籽粒产量及氮素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9, 27(6):17-22. |
[24] | Pan F F, Li H, Li P P, et al. Effects of supplemental irrigation based on testing soil moisture and nitrogen fertilization amount on the yield and nitrogen uptake of winter wheat.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4, 15(5):817-820,823. |
[25] | 黄玲, 杨文平, 胡喜巧, 等. 水氮互作对冬小麦耗水特性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 2016, 30(2):168-174. |
[1] | 孙允超, 彭科研, 冯盛烨, 冀传允, 吕鹏, 鞠正春. 宽幅精播中行距与幅宽对小麦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2, (5): 130134 |
[2] | 王燕, 李廷友, 王豆, 李佳薇, 彭雯璐, 芮海云. 异甜菊醇对盐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2, (5): 141145 |
[3] | 常海刚, 李广, 袁建钰, 谢明君, 祁小平. 不同施肥方式对甘肃陇中黄土丘陵区土壤养分及春小麦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2, (5): 160166 |
[4] | 葛昌斌, 秦素研, 黄杰, 曹燕燕, 廖平安. 耕作方式对小麦赤霉病和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2, (5): 235240 |
[5] | 李宁, 刘彤彤, 杨进文, 史雨刚, 王曙光, 孙黛珍. 不同氮素利用效率型小麦品种的生理差异分析[J]. 作物杂志, 2022, (5): 8796 |
[6] | 陈士勇, 王锐, 陈志青, 张海鹏, 王娟娟, 单玉华, 杨艳菊. 纳米锌和离子锌对水稻产量形成及籽粒锌含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2, (4): 107114 |
[7] | 于国宜, 孔令聪, 张亮, 韦志, 王永玖, 王智, 杜祥备. 不同新型肥料对小麦光合特性、冠层结构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2, (4): 193198 |
[8] | 周吉红, 王俊英, 孟范玉, 佟国香, 梅丽, 刘国明, 王燕, 罗军, 解春源. 耕作方式对小麦播种质量、产量和效益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2, (4): 199204 |
[9] | 梁伟琴, 贾莉, 郭黎明, 李应兰, 胡亚峰, 陈小花, 马旭凤, 李静. 水氮耦合对春小麦干物质累积与植株氮素转运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2, (4): 242248 |
[10] | 简俊涛, 王清华, 杨辉, 刘骏, 朱传杰, 李玉鹏, 张彬, 张震, 全洪雷, 谢彦周, 王成社. 黄淮南部小麦新品种(系)在过渡生态区南阳盆地利用分析[J]. 作物杂志, 2022, (4): 4653 |
[11] | 宋全昊, 金艳, 宋佳静, 陈杰, 赵立尚, 白冬, 陈亮, 朱统泉. 35份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的综合评价[J]. 作物杂志, 2022, (4): 6976 |
[12] | 潘飞飞, 唐蛟, 孙壮, 陈碧华, 王广印, 吴大付, 王威. 沼液替代化肥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2, (3): 174180 |
[13] | 张子豪, 付鹏浩, 李想成, 吴昊天, 高春保, 张运波, 王齐娥, 肖森, 汤颢军, 邹娟. 江汉平原小麦生产现状及分析——以湖北省天门市为例[J]. 作物杂志, 2022, (3): 3946 |
[14] | 王健, 许爱玲, 杨娜, 王珂, 席吉龙, 卫晓东, 张建诚, 席天元. 运城盆地不同播期小麦干热风发生风险评价[J]. 作物杂志, 2022, (2): 104112 |
[15] | 郝瑞煊, 孙敏, 任爱霞, 林文, 王培如, 韩旭阳, 王强, 高志强. 宽幅条播冬小麦水分利用与干物质积累、品质的关系及播种密度的调控研究[J]. 作物杂志, 2022, (2): 11912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