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杂志,2025, 第5期: 171176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5.05.023
李小敏1(
), 龚红瑜2, 田冰欣2, 刘东华2, 李春喜2, 姜丽娜2, 马建辉2(
)
Li Xiaomin1(
), Gong Hongyu2, Tian Bingxin2, Liu Donghua2, Li Chunxi2, Jiang Lina2, Ma Jianhui2(
)
摘要: 以黄淮海冬小麦生产区的豫农916为试验材料,设置3种行距配置和2种种植密度,探究不同行距配置和种植密度对小麦生长、群体结构、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群体结构方面,相较于20 cm等行距处理,13 cm+18 cm加密处理在拔节期和成熟期单株分蘖数和总分蘖数显著增加,有效穗数明显提升。在光合特性方面,行距相同的情况下,叶绿素相对含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降低;行距优化配置处理可提高小麦的净光合速率。在冠层结构方面,13 cm+18 cm加密处理的叶面积指数显著高于20 cm等行距处理和15 cm+25 cm宽窄行正常处理,且透光率更合理。在产量和干物质积累量方面,相较于等行距常规密度处理,不同宽窄行和加密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冬小麦产量和干物质积累量。在氮素利用率方面,13 cm+18 cm加密处理的氮素利用率较传统等行距种植处理提高了18.31%,籽粒氮收获指数和氮转运效率也得到有效提升。本研究推荐13 cm+18 cm宽窄行加密种植为黄淮海南部区域小麦群体的优化组合模式,该模式通过进一步优化群体结构提升小麦产量。
| [1] | 陈源源, 孙艺. 未来30年我国粮食增产潜力与保障能力研究.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22, 40(3):312-318. |
| [2] | 许永花.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推广. 中国科技投资, 2022, 2(6):107-109. |
| [3] | Fang X M, She H Z, Wang C, et al. Effects of fertilizer application rate and planting density on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yield and yield components in waxy wheat. Cere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2018, 46(1):169-179. |
| [4] |
Jiang X L, Tong L, Kang S Z, et al. Planting density affected biomass and grain yield of maize for seed production in an arid region of Northwest China. Journal of Arid Land, 2018, 10(2):292-303.
doi: 10.1007/s40333-018-0098-7 |
| [5] | 游江华. 种植密度对小麦裕田麦119的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农业科技通讯, 2024(11):65-67. |
| [6] | Feng S W, Shi C C, Wang P Y, et al. Optimizing wheat planting density by adjusting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stabilizing stem strength to achieve high and stable yields. Agronomy, 2024, 14(8):1853. |
| [7] | Zhang Y H, Li J, et al. Optimum planting density improves resource use efficiency and yield stability of rainfed maize in semiarid climate.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2021, 12:752606. |
| [8] | Dai Y L, Liao Z Q, Lai Z L, et al. Interactive effects of planting pattern, supplementary irrigation and planting density on grain yield,water-nitrogen use efficiency and economic benefit of winter wheat in a semi-humid but drought-prone region of northwest China. 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 2023, 287:108438. |
| [9] | 朱云集, 郭汝礼, 郭天财, 等. 行距配置与密度对兰考906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01, 21(2):62-66. |
| [10] | Cheng Y X, Xiao F, Huang D Y, et al. High canopy photosynthesis before anthesis explains the outstanding yield performance of rice cultivars with ideal plant architecture. Field Crops Research, 2024, 306:109223. |
| [11] | 王晨, 唐江华, 徐文修, 等. 宽窄行播种对滴灌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24, 44(10):1287-1293. |
| [12] | 杨兵华, 苗文霞, 胡丽平. 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探析.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0(8):169-170. |
| [13] | 杜莲英, 王秀芬, 尤飞. 黄淮海区气候变化及其对冬小麦光温生产潜力的影响.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5, 36(3):112-119. |
| [14] | 陶艳. 栽培模式对土壤肥力和小麦产量的影响.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3, 26(4):34-36. |
| [15] | 李少昆, 王崇桃. 作物株型和冠层结构信息获取与表述的方法.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 1(3):81-87. |
| [16] | 孔令英, 赵俊晔, 于振文, 等. 宽幅播种条件下种植密度对小麦群体结构和光能利用率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20, 40 (7):850-856. |
| [17] | 安学军, 李晓静, 何力剑, 等. 窄行条播与种植密度对小麦品种科茂53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特性的影响. 农业科技通讯, 2024(2):72-76. |
| [18] | 李龙, 王占海, 赵海波, 等. 不同种植密度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现代农业科技, 2025(5):14-16. |
| [19] | 秦乐, 王红光, 李东晓, 等. 不同密度下超窄行距对冬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16, 36(5):659-667. |
| [20] |
朱倩, 倪雪峰, 闫向泉, 等. 宽窄行种植及播量对‘商麦156’生长发育及其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35(9):7-11.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8100103 |
| [21] | 刘印杰, 冯兰芝. 小麦宽窄行种植对个体发育及其产量结构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1997(10):8-9. |
| [22] |
刘盼, 高珊, 李浩宇, 等. 缩行匀株对小麦分蘖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3, 25(4):32-44.
doi: 10.13304/j.nykjdb.2023.0235 |
| [23] | 杨吉顺, 高辉远, 刘鹏, 等. 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对超高产夏玉米群体光合特性的影响. 作物学报, 2010, 36(7):1226-1233. |
| [24] | 牛帅, 李丹丹, 郭奇, 等. 行距对间作春小麦光合特性、产量和AMF侵染率的影响. 山西农业科学, 2021, 49(4):430-433. |
| [25] | 路丽燕. 小麦立体匀播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科学种养, 2018 (7):17-18. |
| [26] | 刘林业, 王壮壮, 谷丰序, 等. 播种方式对冬小麦群体光合特性、氮素积累转运及产量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2024, 53(10):28-36. |
| [27] | 周文银, 李文阳, 李浩杰, 等. 种植密度对小麦籽粒淀粉品质与茎秆抗倒性能的调控效应. 江苏农业科学, 2024, 52(4):108-114. |
| [1] | 周婷芳, 李冉, 刘倩倩, 张泽, 王振华, 马宝新, 路明, 张林, 韩业辉, 杨波, 李明顺, 张德贵, 翁建峰, 雍洪军, 徐晶宇, 韩洁楠, 李新海. 东北区118份玉米杂交种萌发期耐盐性分析[J]. 作物杂志, 2025, (5): 110 |
| [2] | 滕文, 叶凡, 周舟, 王屿乐, 刘立军. 小麦和油菜秸秆还田处理对盐胁迫下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5, (5): 1118 |
| [3] | 马强, 李延坤, 王桂娥, 文婷婷, 张天雨, 田纪春, 王延训. 山东省审定彩色小麦品种农艺性状和品质分析及改良方向研究[J]. 作物杂志, 2025, (5): 113119 |
| [4] | 李天奇, 曹燕燕, 葛昌斌, 李雷雷, 黄杰, 廖平安. 小麦品种漯麦906及其衍生系的KASP标记检测与分析[J]. 作物杂志, 2025, (5): 128134 |
| [5] | 吴立国, 李晓慧, 赵清, 陈小龙, 潘静, 刘旺清, 白海波, 李前荣. 宁夏春小麦品种(系)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J]. 作物杂志, 2025, (5): 147154 |
| [6] | 李加汇, 陈如雪, 白红波, 王永华. 不同株型冬小麦光合―灌浆协同特性及其对产量构成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5, (5): 195203 |
| [7] | 王燕, 张谦, 董明, 王树林, 冯国艺, 梁青龙, 祁虹. 机械打顶时间对冀南棉区棉花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5, (5): 204208 |
| [8] | 武慧娟, 耿小丽, 李德明, 周栋昌, 付萍, 刘乾, 杜笑村. 叶面喷施不同铁肥对燕麦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5, (5): 233238 |
| [9] | 李翔, 李毅杰, 吴小建, 龙盛风, 黄冬梅, 高轶静, 王泽平. 甘蔗废弃物栽培竹荪的应用效果[J]. 作物杂志, 2025, (5): 260265 |
| [10] | 李杰, 张永强, 雷钧杰, 吕晓庆, 陈传信, 徐其江, 聂石辉, 徐文修, 常旭虹. 不同尿素类型及施用方式对滴灌冬小麦植株性状及产量构成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5, (5): 266271 |
| [11] | 都晗萌, 陈雨琼, 刘若彤, 陈英龙, 戴其根, 张洪程, 廖萍. 盐胁迫下喷施矮壮素和施用石膏对水稻产量及倒伏特性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5, (5): 2934 |
| [12] | 闫晶蓉, 庞春花, 张永清, 毋悦悦, 侯钰晨, 王嘉祺, 乔曼. 脱硫石膏与腐植酸配施对盐碱地土壤及藜麦生长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5, (5): 4753 |
| [13] | 贾艳丽, 张洪发, 刘桂霞, 黄素芳, 屈新月, 岳明强, 韩佳婷, 徐玉鹏, 刘青松. 生物硫调理剂对盐碱地苜蓿产量、品质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5, (5): 8692 |
| [14] | 孙宪印, 张继波, 吕广德, 亓晓蕾, 孙盈盈, 米勇, 牟秋焕, 尹逊栋, 王瑞霞, 钱兆国, 高明刚. 旱地与补灌条件下不同基因型小麦高产稳产性比较[J]. 作物杂志, 2025, (4): 104110 |
| [15] | 王生态, 赵宝勰, 杜世坤, 李雨阳, 俞华林, 李榕鑫. 中度盐碱地胡麻耐盐性鉴定及品种筛选[J]. 作物杂志, 2025, (4): 111117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