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美国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与研究利用
黎裕, 王天宇
作物杂志    2018, 34 (6): 1-9.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8.06.001
摘要709)   HTML65)    PDF(pc) (1626KB)(1254)    收藏

美国不是作物起源中心,但却是世界上保存植物种质资源最多的国家。美国拥有较完善的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其法律法规、管理制度、种质资源交换与共享政策、资助体系等稳定而灵活,保存设施和信息网络建设稳步发展,在种质资源收集、鉴定评价、新基因发掘、种质创新等方面针对不同作物的需求均取得了很大成效,充分体现出种质资源的基础性和公益性特点。本文在全面评述美国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与研究利用情况的基础上,对我国种质资源保护、研究和管理提出了建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玉米叶片“源”的高温胁迫阈值研究
张学鹏, 李腾, 王彪, 刘晴, 刘涵瑜, 陶志强, 隋鹏
作物杂志    2021, 37 (2): 62-70.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1.02.009
摘要320)   HTML25)    PDF(pc) (13157KB)(1244)    收藏

为了明确玉米叶片“源”的高温胁迫温度阈值,采用盆栽试验,利用可精准控温(模拟大气温度变化)的人工气候室,以日最高温32℃为对照,分别设置日最高温34℃、36℃和38℃ 3个处理,于玉米拔节期进行持续10d的温度控制试验,比较叶片光合作用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对不同高温的响应,以及叶片气孔和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变化。光反应阶段,38℃处理下的光系统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和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Ⅱ)与其他处理相比均显著降低,但胁迫解除后均恢复至正常水平,而其他3个处理无显著性差异;暗反应阶段,与对照相比,36℃和38℃处理的叶片净光合速率(Pn)均显著降低,胞间CO2浓度(Ci)均显著升高,且38℃处理在胁迫解除后Pn未能恢复。透射电镜结果显示,在36℃和38℃处理下,叶绿体结构逐渐紊乱降解,脂质球体含量增加,淀粉粒合成减少。综上可知,对于玉米叶片“源”,日最高温的胁迫阈值是36℃,阈值附近的高温胁迫主要是限制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利用近缘种属优良基因改良小麦研究进展
贾子苗, 邱玉亮, 林志珊, 王轲, 叶兴国
作物杂志    2021, 37 (2): 1-14.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1.02.001
摘要567)   HTML66)    PDF(pc) (68562KB)(1148)    收藏

小麦是我国以及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随着人口增长、气候变化和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需要培育高产、多抗且优质的小麦品种,确保小麦安全生产和小麦产业健康发展。由于在培育小麦新品种过程中严格持续不断的人工选择,小麦初级基因库已得到充分开发。利用小麦的近缘次级基因库,将传统的育种技术和分子育种技术结合,通过细胞遗传学、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基因工程等方法将小麦近缘种属中的优良基因引入到小麦染色体组中可突破这一育种瓶颈,培育符合当代育种目标的小麦新品种。本文简要介绍了将小麦主要近缘种属及将其蕴含的优良性状和优良外源基因引渗到小麦基因组中的主要技术及特点,重点综述了利用近缘种属优良基因改良小麦抗病性、品质和生长发育等性状的最新研究进展,讨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以期促进小麦近缘种属优良基因的挖掘和新品种培育。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东北地区粮食生产能力研究
李奇峰, 陈阜, 李玉义, 等
作物杂志    2005, 21 (4): 3-6.  
摘要109)      PDF(pc) (97KB)(956)    收藏
运用生态区域法,计算东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的光温生产潜力,得到该地区资源环境可能的理论最大单产。根据东北地区目前的实际生产能力,参考高产记录,综合考虑品种、农业投入和技术进步等因素,以及今后主要粮食作物发展趋势,对该地区粮食总体生产能力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目前东北地区粮食作物实际产量只有该区域气候生产潜力的20%~30%,未来15~20年内东北地区能够新增粮食0.25亿t,商品粮供应能力为3000万t。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商品粮基地的布局,并针对东北地区粮食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保障措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作物快速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房裕东,韩天富
作物杂志    2019, 35 (2): 1-7.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9.02.001
摘要767)   HTML51)    PDF(pc) (477KB)(931)    收藏

缩短杂交后代生长周期、加快加代纯合速度是提高育种效率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影响作物生长周期的环境和遗传因素,总结了利用自然环境或人工光温控制措施加快作物育种进程的研究进展,并评估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在快速育种中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气候变化对作物产量影响的研究进展
陈鹏狮, 米娜, 张玉书, 等
作物杂志    2009, 25 (2): 5-9.  
摘要268)      PDF(pc) (107KB)(819)    收藏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正逐步深入,气候变化对作物产量影响的研究取得了明显的进展。本文在总结气候变化对作物产量影响的研究方法后,从CO2浓度升高、温度升高、CO2浓度与温度升高的交互作用、降水变化、每日的温差变化以及极端气候事件和气候变化综合影响7个方面总结了气候变化对作物生产和产量影响的研究进展,最后指出了气候变化对作物产量影响评价尚需加强和深入研究的几个方面。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无人机遥感在作物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田婷, 张青, 张海东
作物杂志    2020, 36 (5): 1-8.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0.05.001
摘要1214)   HTML78)    PDF(pc) (874KB)(815)    收藏

无人机作为新型遥感平台,近年来发展迅速,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无人机遥感技术被广泛用于作物监测,在农田作物长势监测、农作物营养诊断和产量估测等方面有所突破。本文从无人机遥感技术的特点、无人机平台的选择和传感器类型、在作物监测上的主要应用3个方面做了较为详细的综述,对无人机发展的难点进行了讨论,并对无人机遥感技术在作物监测上应用进行了展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我国微生物肥料的研发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许景钢,孙涛,李嵩
作物杂志    2016, 32 (1): 1-6.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6.01.001
摘要606)   HTML74)    PDF(pc) (1436KB)(756)    收藏

概述了微生物肥料的研发进程、微生物肥料的种类、作用机理,阐述了微生物肥料对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提高粮食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的效果及对抑制病虫害发生、改善土壤环境等方面的作用。讨论了微生物肥料在农业生产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旨在为我国微生物肥料的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近30年来我国水稻主要品种更新换代历程浅析
曾波
作物杂志    2018, 34 (3): 1-7.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8.03.001
摘要328)   HTML27)    PDF(pc) (1547KB)(744)    收藏

综合分析1985-2015年全国水稻主要品种推广及更替情况表明,我国水稻主栽品种更新速率明显放缓,主导品种经历了5~6次更新换代,其中,常规水稻品种经历了约5次更换过程,杂交水稻品种约经历了6次主要的更换过程,品种的抗病性等是主导品种更迭的主要原因,研究同时发现杂交水稻主导品种亲本同质化现象比较普遍。为进一步推动我国水稻品种更新换代,需发掘和创制新的种质资源及亲本,加强抗病性育种,更加注重主要性状的综合协调,选育、审定和推广更多优质、高产、多抗、广适于一体的优良品种。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小麦免耕播种机研究现状及展望
郭笑, 王首驿, 袁天怡, 叶玉婷, 张翼夫, 金亦富, 张瑞宏, 张洪程
作物杂志    2019, 35 (2): 39-45.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9.02.006
摘要441)   HTML23)    PDF(pc) (531KB)(738)    收藏

播种机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随着农业生产精准化、智能化的逐步推进,急需对现有小麦免耕播种机械进行优化创新。在总结国内外小麦免耕播种机械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就旋耕装置、防堵装置、排种装置和复式作业4个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讨论了其中存在的不足,探讨了更优的解决方案及未来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作物叶片衰老研究进展
孙玉莹, 毕京翠, 赵志超, 等
作物杂志    2013, 29 (4): 11-19.  
摘要197)      PDF(pc) (581KB)(718)    收藏
叶片衰老是叶片发育末期的一个自然发育过程。在叶片衰老过程中,叶绿素和其他大分子被降解,叶片光合能力降低,衰老组织中的营养物质被运输到幼嫩组织和生殖器官中。叶片衰老受生长发育时期和环境胁迫的诱导,如黑暗、干旱、营养缺乏、高盐、低温、臭氧和病原菌感染等。这些过程常伴随着活性氧(ROS)的积累,以及细胞中抗氧化酶(SOD、CAT和APX)活性的降低。对作物生长不利的因素能够引起早衰,衰老进程加速,衰老相关基因(SAG)表达量上调,最终引起整个植株的过早成熟。田间管理和栽培措施,如氮素的施用水平、种植密度和化学调节剂,都能影响作物的衰老进程,最终影响作物产量,但是涉及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仍不清楚。就作物叶片衰老研究方面的有关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相关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黄淮海夏播玉米区玉米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
周进宝, 杨国航, 孙世贤, 等
作物杂志    2008, 24 (2): 4-7.  
摘要138)      PDF(pc) (597KB)(700)    收藏
对黄淮海夏播区玉米生产与科研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本区热量较为充足,雨热同季,可一年两熟,这一区域主要种植夏播玉米,一般种植较早熟的品种;地区间整体农业条件差异相对较小,水资源总体比较缺乏;自然灾害较多,尤其在玉米生长季节多大风、大雨。目前推广面积较大的品种多与塘四平头血缘有关,本区推广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为郑单958,约占本区种植面积的35%以上。在大面积利用的种质资源中,对茎腐病、弯孢菌叶斑病、矮花叶病等病害的抗源较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小麦生产概况及其发展
赵广才,常旭虹,王德梅,陶志强,王艳杰,杨玉双,朱英杰
作物杂志    2018, 34 (4): 1-7.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8.04.001
摘要1079)   HTML133)    PDF(pc) (3451KB)(684)    收藏

小麦是世界第一大口粮作物,是人类生活所依赖的重要食物来源,全球约35%~40%的人口以小麦为主要粮食。2016年世界小麦种植面积约22 010.76万hm 2,约占全球谷物种植面积的30.7%,远超过玉米、水稻、大豆,居世界谷物种植面积之首。本文论述了世界小麦生产概况,包括小麦的种类、分布及主要生产国的基本情况,重点论述了中国小麦的生产和发展情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国的小麦生产能力逐步发展,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种植面积起伏变化大,二是单产稳步提升,三是总产持续增长。无论是冬小麦还是春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和优良品种对产量的提升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国小麦生产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植物对缺磷的生理适应机制研究进展
林郑和, 陈荣冰, 郭少平
作物杂志    2010, 26 (5): 5-9.  
摘要229)      PDF(pc) (84KB)(678)    收藏
磷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一种重要矿质元素,但它在土壤中有效性是非常低的。在缺磷胁迫下,植物会产生一系列生理生化方面的适应性变化。本文综述了缺磷对植物光合作用、活性氧代谢、及有机酸代谢等方面的影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逆境胁迫下植物活性氧代谢及外源调控机理的研究进展
赵天宏, 孙加伟, 付宇
作物杂志    2008, 24 (3): 10-13.  
摘要266)      PDF(pc) (98KB)(675)    收藏
逆境胁迫可使植物活性氧代谢失衡,导致活性氧过度积累,从而对植物造成氧化伤害。而外源调控可以缓解这种逆境伤害。从逆境胁迫及外源调控对植物活性氧代谢机制的影响角度,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逆境胁迫及外源调控对植物活性氧自由基代谢、细胞膜脂过氧化程度、抗氧化酶活性影响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指出未来全球变化背景下植物活性氧代谢研究应在分子水平上进一步深入,同时应加强关于CO2、O3等温室气体浓度升高对植物活性氧代谢影响的研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黑龙江省工业大麻育种现状及展望
张晓艳,孙宇峰,曹焜,姜颖,韩承伟,赵越,韩喜财,王晓楠
作物杂志    2019, 35 (3): 15-19.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9.03.003
摘要330)   HTML20)    PDF(pc) (516KB)(661)    收藏

从工业大麻的种植状况、品种状况、育种方法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系统分析了黑龙江省工业大麻的育种状况,明确了黑龙江省工业大麻的育种目标及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今后工业大麻应采用传统育种与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相结合的育种方法,利用黑龙江独特的资源和地域优势,培育出适宜黑龙江省不同生态区种植的优质、高产、高抗、适宜机械化作业的工业大麻新品种。同时加快选育优质专用型工业大麻品种,以满足工业大麻多元化的产业发展。这对黑龙江省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经济发展及提高农民的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水稻根系形态生理及其与稻米品质关系的研究进展
朱安,高捷,黄健,汪浩,陈云,刘立军
作物杂志    2020, 36 (2): 1-8.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0.02.001
摘要608)   HTML49)    PDF(pc) (903KB)(652)    收藏

水稻根系是吸收水分和养分的重要器官,也是合成和分泌植物激素、有机酸等物质的重要场所。根系形态和生理对水稻产量和品质形成有重要影响。本文综述了水稻根系主要形态生理指标及其与稻米品质的关系,并提出了未来加强水稻根系形态生理与稻米品质关系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水稻高产优质栽培根系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冷等离子体对作物种子处理效应的研究进展
宋璟, 岑慧芳, 刘华玥, 王慧, 张蕴薇
作物杂志    2021, 37 (6): 9-14.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1.06.002
摘要238)   HTML14)    PDF(pc) (597KB)(650)    收藏

冷等离子体处理作为一种环境友好、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的现代农业物理技术,具有较大的研究潜力和应用前景。本文总结了不同压强和放电方式组合下冷等离子体的性质、冷等离子体对作物种子处理效应的研究进展及展望。归纳发现冷等离子体处理能够改变作物种皮结构,提高种子代谢水平,改善作物的表型、产量等生产性能,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植株的抗逆能力。目前对冷等离子体处理效应的报道多集中在作物表型和生理层面,对机理的研究仍有待深入。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是一种近年开始应用的新型冷等离子体源,操作条件更为温和可控,处理效应更加稳定高效。相信今后常规冷等离子体及ARTP处理技术会在改善作物农艺性状、提高作物综合品质等方面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高等植物中硝酸还原酶的研究进展
宋松泉, 王永锐, 傅家瑞
作物杂志    1993, 9 (4): 32-35.  
摘要89)      PDF(pc) (295KB)(634)    收藏
生物圈中无机氮通过生物固氮或者硝酸盐的同化转化为有机氮。每年由植物同化硝酸盐的速率大约是2×1013公斤,比生物固氮的速率大100倍。因此,硝酸盐的同化作用在植物氮代谢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植物中硝酸盐转化为氨:第一步是硝酸盐的两个电子还原,成为亚硝酸盐,由NR(硝酸还原……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青稞功能元素与食品加工利用简述
吴昆仑
作物杂志    2008, 24 (2): 15-17.  
摘要119)      PDF(pc) (787KB)(628)    收藏
介绍了青稞主要功能成分的功效及其利用,并对青稞食品的加工与利用作了详细的综述,同时指出青稞食品加工利用中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玉米细菌性病害及其防治策略
郑雅楠, 王晓鸣, 吕国忠
作物杂志    2006, 22 (1): 62-65.  
摘要158)      PDF(pc) (91KB)(624)    收藏
玉米细菌性病害具有传播快、发病迅速、控制难度大、生产损失严重等特征。近年我国从国外引进的玉米种子日益增多,国内玉米制种基地集中、玉米种植区之间种子调运频繁,田间已发现症状多样的细菌性叶斑病,其中有些是种传病害,有些是种子带菌。因此,我国玉米生产已面临细菌性病害的潜在威胁。介绍了常见的玉米细菌性病害,对这些病害的病原、症状、传播途径、发病条件以及防治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国家青贮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现状及发展趋势——国家玉米品种区试系列介绍Ⅳ
赵久然, 杨国航, 孙世贤, 等
作物杂志    2008, 24 (1): 85-89.  
摘要81)      PDF(pc) (99KB)(616)    收藏
本文主要就青贮玉米的发展及国家青贮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的情况进行概要分析。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畜牧业的需要不断加大,发展青贮玉米势在必行。自2002年国家开展青贮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以来,已对我国各地育成的180多个不同类型的青贮玉米品种进行了多年多点次鉴定,目前已经在全国范围内通过审定并推广的品种有15个。这些品种的审定与推广,对加快科研成果转化、规范国家青贮玉米品种试验审定工作、促进畜牧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青贮玉米的发展应因地制宜,根据需求有的放矢地进行种植,可有效减少种植风险,确保增产增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转基因作物的生物安全:基因漂移及其潜在生态风险的研究和管控
郭利磊,朱家林,孙世贤,闫硕
作物杂志    2019, 35 (2): 8-14.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9.02.002
摘要523)   HTML38)    PDF(pc) (501KB)(611)    收藏

转基因作物品种在商业化推广的20多年间发展迅猛,在保障食品供应、拓展农业功能、缓解资源约束、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在创造巨大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同时,转基因作物的生物安全问题也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其中,难以准确预见的外源基因通过基因漂移逃逸至非转基因作物及其野生近缘种,进而导致潜在的生态风险就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围绕基因漂移的机制及其生态风险、风险评估、控制措施等问题进行介绍和讨论,并展望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中国糯玉米产业优势及在“一带一路”发展中的机遇
史亚兴,徐丽,赵久然,卢柏山,樊艳丽
作物杂志    2019, 35 (2): 15-19.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9.02.003
摘要773)   HTML88)    PDF(pc) (557KB)(610)    收藏

糯玉米起源于中国。20世纪以来,中国在糯玉米育种及产业上发展很快,优势显著,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一大鲜食玉米生产国和消费国。从种质资源丰富及特色明显、育种实力增强及审定品种数目增多、种植面积逐年攀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并引领产业发展等4个方面详细论述了中国糯玉米的产业优势。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经济发展现状、未来需求等方面分析了中国糯玉米产业在“一带一路”发展中的机遇,为我国糯玉米育种及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产吲哚乙酸(IAA)促生菌的分离鉴定及对烟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陈越,李虎林,朱诗苗,闫寒,郎彬,姬文秀
作物杂志    2020, 36 (2): 176-181.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0.02.027
摘要271)   HTML16)    PDF(pc) (2213KB)(601)    收藏

为获得用于烟草的优良微生物肥料菌种资源,探讨其对烟草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影响,从延边地区烟草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具有产吲哚乙酸(IAA)能力的菌株并进行分子鉴定,研究该单一菌及混合菌剂对烟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鞘氨醇杆菌属(Sphingobacterium sp.)m-53与咸海鲜球菌属(Jeotgalicoccus sp.)m-60产IAA效果较好,m-53、m-60及二者混合菌剂的最佳培养时间分别为24、48和48h,其对应的IAA产量分别为98、41和141mg/L。与对照相比,单一菌和混合菌剂均能促进烟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尤以混合菌剂的效果最佳。m-53和m-60可单独施用或混合施用均作为烟草微生物肥料的备选资源。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澳大利亚的油菜生产
邱泽森, 李旭
作物杂志    2001, 17 (2): 16-19.  
摘要55)      PDF(pc) (178KB)(600)    收藏
本文介绍了澳大利亚的油菜生产概况,综述了澳大利亚的油菜育种及品种推广的历史,并对澳大利亚油菜的主要生产技术做了详细的介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米苦荞果壳率及其相关性状的遗传研究
崔娅松, 王艳, 杨丽娟, 吴朝昕, 周飘, 冉盼, 陈庆富
作物杂志    2019, 35 (2): 51-60.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9.02.008
摘要530)   HTML79)    PDF(pc) (689KB)(595)    收藏

以薄壳黑米荞BRT2016-1和迟开裂型黑米荞BRT2016-2为母本、厚壳不落粒野苦荞WT2016-1和长黑粒苦荞T2016-1为父本,组配成3类杂交组合(A、B、C),对杂交组合F2和F3群体果壳率、粒长、粒宽、粒重、果仁重、粒长/粒宽(长/宽)6个目标性状进行广义遗传力、狭义遗传力、相关性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各组合果壳率广义遗传力平均为0.71,组合间变幅为0.42~0.91;狭义遗传力平均为0.18,组合间变幅为0.07~0.27;广义遗传力与狭义遗传力数值相差极大。与果壳率相关的5个目标性状(粒长、粒宽、粒重、果仁重、长/宽)组合间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0.84、0.89、0.90、0.78、0.71,狭义遗传力分别为0.32、0.30、0.25、0.21、0.28。相关性分析表明,果壳率与粒长、粒宽、粒重的平均正相关性均达显著水平,其中,F2植株中,平均相关系数依次为0.077、0.145、0.099;F3家系中,平均相关系数分别为0.177、0.253、0.428。果壳率与果仁重在组合A和组合C中呈负相关关系,果仁重越大,果壳率越小。通径分析表明,粒重和果仁重对果壳率直接效应最大,前者为正效应,后者为负效应,两个性状5个组合的F2植株平均直接效应分别为4.072、-4.087,平均间接效应分别为5.574、-5.570,F3家系平均直接效应分别为1.284、-1.251,平均间接效应分别为2.526、-2.524,且间接效应均大于直接效应。因此,低果壳率的选择应着重考虑粒重、果仁重两个性状的效应,且需兼顾粒长、粒宽、长/宽性状的选择。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发挥苦荞种植优势 做大做强苦荞产业
林汝法
作物杂志    2008, 24 (5): 1-4.  
摘要61)      PDF(pc) (65KB)(590)    收藏
阐述了国内外苦荞的生产和利用概况,指出中国是唯一大面积种植苦荞的国家,是第一大苦荞出口国。山西省的苦荞科研、生产和加工起步较早,为全面开发苦荞产品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建议科研、教学、企业、市场密切配合,努力培育苦荞产业,让苦荞产品为人类健康做出贡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我国主要作物磷肥利用率的研究进展
程明芳, 何萍, 金继运
作物杂志    2010, 26 (1): 12-14.  
摘要247)      PDF(pc) (76KB)(576)    收藏
氮磷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两个主要元素。国内对氮肥的利用率已进行了大量研究,而对主要作物对磷肥的利用率研究相对较少。本文综述了不同作物的磷肥当季利用率和磷肥的累积利用率、影响磷肥利用率的因素、施用磷肥对作物磷素吸收的影响,施用磷肥对土壤磷素平衡的影响以及施用磷肥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建议选择适合当地的磷肥种类、适宜的磷肥用量,轮作中合理分配磷肥、合理灌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转基因抗虫玉米研究及应用
吕霞, 王慧, 曾兴, 等
作物杂志    2013, 29 (2): 7-12.  
摘要183)      PDF(pc) (630KB)(573)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植物竞争及在杂草科学中的应用
胡冀宁, 孙备, 李建东, 等
作物杂志    2007, 23 (2): 12-15.  
摘要112)      PDF(pc) (377KB)(569)    收藏
竞争是塑造植物体形态和生活史的动力因素之一。植物竞争即植物之间任何直接或间接的负相互作用,只要植物共享某种资源就存在大小程度不一的竞争。从竞争的概念与种类、竞争的理论系统及在杂草科学中的应用三个方面描述竞争的本质特征。通过杂草与作物竞争的特征,对杂草进行适时防治,为更有效防治恶性杂草奠定理论基础。竞争的理论在生产中具有指导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菠菜叶绿素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张秀君, 孙钱钱, 乔双, 等
作物杂志    2011, 27 (3): 57-60.  
摘要234)      PDF(pc) (323KB)(569)    收藏
以菠菜为对象,用不同有机溶剂处理,对研磨法、浸提法和超声波萃取法提取叶绿素的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种提取方法的最佳提取剂分别为:研磨法为丙酮与无水乙醇1∶1、直接浸提法和超声波萃取法均为丙酮与95%乙醇2∶1加少许碳酸钙;后两种方法提取的叶绿素含量比研磨法分别高53.5%和45.1%;混合液提取效果比单一试剂好,可以认为是一种协同萃取效应。综合比较确定超声波萃取法是最佳的提取叶绿素方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生物安全性综述
周波, 陶波, 栾凤侠, 等
作物杂志    2006, 22 (2): 7-9.  
摘要101)      PDF(pc) (85KB)(564)    收藏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目前在转基因作物中占据主导地位,对国内外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安全性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介绍了草甘膦和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的作用机制,对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的基因逃逸、产生超级杂草的可能性以及对生物多样性和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等生物安全性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同时,还对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能否在我国种植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不同种植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及其经济效益比较
池忠志, 姜心禄, 郑家国
作物杂志    2008, 24 (2): 73-75.  
摘要122)      PDF(pc) (94KB)(561)    收藏
以生产上大面积使用的杂交水稻品种川香9838为试验材料,对水稻在机械直播、机械移栽和人工移栽3种不同的种植方式下的产量和经济效益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机械直播方式下水稻产量最高,达到8974·50kg/hm2;机械直播省去了育秧和移栽的环节,可以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显著增加经济效益。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5个工业大麻品种(系)纤维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张晓艳, 王晓楠, 曹焜, 孙宇峰
作物杂志    2020, 36 (4): 121-126.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0.04.017
摘要414)   HTML16)    PDF(pc) (1765KB)(560)    收藏

以自主选育的5个工业大麻品种(系)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对纤维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分析参试品种(系)纤维产量、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及关系。结果表明,参试工业大麻品种(系)的单株纤维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差异显著;单株原茎重与单株纤维产量呈极显著相关,茎粗、单株干茎重、全麻率与单株纤维产量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的大小依次为单株原茎重(0.962)>全麻率(0.943)>茎粗(0.917)>单株干茎重(0.912)>株高(0.808)>干茎制成率(0.725);单株纤维产量与单株原茎重、单株干茎重、全麻率、株高、干茎制成率的回归方程达显著水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单株纤维产量直接贡献最大的是单株原茎重,其次是全麻率,而株高、单株干茎重、干茎制成率其对单株纤维产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单株原茎重和全麻率的间接作用而产生的。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植物叶片衰老相关研究进展
严雯奕, 叶胜海, 董彦君, 等
作物杂志    2010, 26 (4): 4-9.  
摘要225)      PDF(pc) (499KB)(558)    收藏
植物叶片衰老是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植物的衰老机理以及有效防止早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就国内外有关植物叶片衰老的影响因素、叶片衰老相关基因及其分子机制等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对今后的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试谈杂交水稻的育种战略
袁隆平
作物杂志    1990, 6 (1): 1-2.  
摘要114)      PDF(pc) (164KB)(557)    收藏
我国人口不断增长,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粮食的需求日益增多,已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为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推动作物学科发展,本刊从第1期开始将陆续发表起高产育种和栽培方面的文章,欢迎投稿,亮明观点、集思广益、展开讨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我国杂交粳稻发展现状、问题及其对策
褚庆全, 齐成喜, 杨飞, 等
作物杂志    2005, 21 (1): 9-12.  
摘要84)      PDF(pc) (88KB)(556)    收藏
对中国杂交粳稻的研究历史和发展现状分析表明,目前杂交粳稻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投入不足、研究力量分散和精品杂交粳稻组合少。增加投入、组织杂交粳稻育种单位进行科研大协作,实现资源和材料共享是杂交粳稻快速发展的关键。还从育种、栽培、生产、推广等方面提出了杂交粳稻发展对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植物激素调控植物防御反应的研究进展
张增艳, 陈洋, 邵艳军
作物杂志    2009, 25 (6): 13-17.  
摘要229)      PDF(pc) (918KB)(556)    收藏
在与以不同生活方式和感染策略的各种病原微生物的长期斗争中,植物的免疫系统不断进化、完善,发展出精细、高效防御反应网络,以抵御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侵袭。植物激素在植物防御反应网络的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调控植物免疫反应的激素信号及其网络和信号网络中重要的信号传导因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实践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为作物病害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微生物法高效综合利用植物秸秆新技术的研究进展
巫小丹, 徐尔尼, 罗玉芬
作物杂志    2009, 25 (4): 9-12.  
摘要107)      PDF(pc) (100KB)(554)    收藏
系统分析了植物秸秆的主要成分和降解酶系;介绍了植物秸秆组分分离技术及微生物高效利用各组分的研究进展;总结了构建混合生态体系协同降解植物秸秆获得发酵产物的研究;综述了国内外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可利用植物秸秆水解液的工程菌株的研究进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