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最近1年下载排行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作物叶片衰老研究进展
孙玉莹, 毕京翠, 赵志超, 等
作物杂志    2013, 29 (4): 11-19.  
摘要199)      PDF(pc) (581KB)(730)    收藏
叶片衰老是叶片发育末期的一个自然发育过程。在叶片衰老过程中,叶绿素和其他大分子被降解,叶片光合能力降低,衰老组织中的营养物质被运输到幼嫩组织和生殖器官中。叶片衰老受生长发育时期和环境胁迫的诱导,如黑暗、干旱、营养缺乏、高盐、低温、臭氧和病原菌感染等。这些过程常伴随着活性氧(ROS)的积累,以及细胞中抗氧化酶(SOD、CAT和APX)活性的降低。对作物生长不利的因素能够引起早衰,衰老进程加速,衰老相关基因(SAG)表达量上调,最终引起整个植株的过早成熟。田间管理和栽培措施,如氮素的施用水平、种植密度和化学调节剂,都能影响作物的衰老进程,最终影响作物产量,但是涉及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仍不清楚。就作物叶片衰老研究方面的有关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相关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东北地区粮食生产能力研究
李奇峰, 陈阜, 李玉义, 等
作物杂志    2005, 21 (4): 3-6.  
摘要109)      PDF(pc) (97KB)(959)    收藏
运用生态区域法,计算东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的光温生产潜力,得到该地区资源环境可能的理论最大单产。根据东北地区目前的实际生产能力,参考高产记录,综合考虑品种、农业投入和技术进步等因素,以及今后主要粮食作物发展趋势,对该地区粮食总体生产能力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目前东北地区粮食作物实际产量只有该区域气候生产潜力的20%~30%,未来15~20年内东北地区能够新增粮食0.25亿t,商品粮供应能力为3000万t。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商品粮基地的布局,并针对东北地区粮食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保障措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冷等离子体对作物种子处理效应的研究进展
宋璟, 岑慧芳, 刘华玥, 王慧, 张蕴薇
作物杂志    2021, 37 (6): 9-14.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1.06.002
摘要238)   HTML14)    PDF(pc) (597KB)(653)    收藏

冷等离子体处理作为一种环境友好、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的现代农业物理技术,具有较大的研究潜力和应用前景。本文总结了不同压强和放电方式组合下冷等离子体的性质、冷等离子体对作物种子处理效应的研究进展及展望。归纳发现冷等离子体处理能够改变作物种皮结构,提高种子代谢水平,改善作物的表型、产量等生产性能,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植株的抗逆能力。目前对冷等离子体处理效应的报道多集中在作物表型和生理层面,对机理的研究仍有待深入。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是一种近年开始应用的新型冷等离子体源,操作条件更为温和可控,处理效应更加稳定高效。相信今后常规冷等离子体及ARTP处理技术会在改善作物农艺性状、提高作物综合品质等方面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中国主要高粱杂交种农艺及品质性状多样性分析
于纪珍,王瑞,詹鹏杰,平俊爱,张福耀
作物杂志    2017, 33 (5): 49-54.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7.05.009
摘要166)   HTML3)    PDF(pc) (1728KB)(459)    收藏

为全面了解我国高粱杂交种主要性状变迁,对1970年以来的60份高粱主推杂交种的生育期、株高、穗长、千粒重等4个农艺性状和蛋白质、粗脂肪、粗淀粉、单宁含量等4个品质性状分来源和年份进行了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来源杂交种农艺、品质性状差异明显。不同年份杂交种的农艺性状有显著差异,品质性状中粗淀粉和单宁含量有显著差异,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农艺性状的变异大于品质性状。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我国农田氧化亚氮排放的时空特征及减排途径
严圣吉, 尚子吟, 邓艾兴, 张卫建
作物杂志    2022, 38 (3): 1-8.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2.03.001
摘要429)   HTML29)    PDF(pc) (1119KB)(481)    收藏

氧化亚氮(N2O)是全球第三大温室气体,农田生态系统是人为N2O排放的重要来源,约占全球人为排放的30%。明确我国农田N2O的排放特征、关键过程与影响因子,有助于因地制宜制定减排技术途径及行动方案。氮肥施用是农田N2O排放的关键因子,国家统计数据发现,我国农田氮肥用量在2001-2007年呈上升趋势,之后趋于稳定,2014年开始下降,其中华东地区用量最高;农田N2O排放总量也于2015年达到最高点,之后出现下降态势,总体呈现南高北低的特征。文献综合表明,农田N2O排放主要由土壤反硝化过程主导,人为氮素添加是决定排放高低的首要影响因子。基于上述结果,在选用氮高效作物品种降低土壤N2O排放的前提下,华东等施肥量高的地区可采取优化施肥比例、增施缓控释肥等途径,实现氮肥增效减量减排;在设施农地和果园等田间设施条件较好的农田,可采用水肥一体化滴灌等增效减排措施;在作物多熟种植地区,除了氮肥减量减排外,还可增加豆科作物布局,采用禾豆轮作等减排措施。最后,对农田N2O减排的科技创新和政策创设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包括完善农田N2O减排理论、创新智慧农业及高效施肥技术、健全碳监测评价体系以及碳减排激励政策与机制等,助力尽早实现我国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无人机遥感在作物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田婷, 张青, 张海东
作物杂志    2020, 36 (5): 1-8.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0.05.001
摘要1222)   HTML78)    PDF(pc) (874KB)(823)    收藏

无人机作为新型遥感平台,近年来发展迅速,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无人机遥感技术被广泛用于作物监测,在农田作物长势监测、农作物营养诊断和产量估测等方面有所突破。本文从无人机遥感技术的特点、无人机平台的选择和传感器类型、在作物监测上的主要应用3个方面做了较为详细的综述,对无人机发展的难点进行了讨论,并对无人机遥感技术在作物监测上应用进行了展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青贮玉米混合青贮研究进展
孟亚轩, 姚旭航, 周宝元, 刘颖慧, 袁进成, 马玮, 赵明
作物杂志    2023, 39 (2): 24-29.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3.02.004
摘要163)   HTML12)    PDF(pc) (455KB)(311)    收藏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青贮饲料来源,蛋白质含量较低是制约其饲喂价值的主要问题。混合青贮可通过原料间成分的互补性以及发挥微生物的互作效应实现青贮饲料营养品质的均衡与提升。本文综述了玉米与高蛋白牧草、副产品和青贮添加剂混贮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现阶段的优势与不足,展望了我国玉米混贮未来的研究方向,为我国玉米混贮应用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我国微生物肥料的研发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许景钢,孙涛,李嵩
作物杂志    2016, 32 (1): 1-6.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6.01.001
摘要607)   HTML74)    PDF(pc) (1436KB)(758)    收藏

概述了微生物肥料的研发进程、微生物肥料的种类、作用机理,阐述了微生物肥料对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提高粮食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的效果及对抑制病虫害发生、改善土壤环境等方面的作用。讨论了微生物肥料在农业生产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旨在为我国微生物肥料的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利用近缘种属优良基因改良小麦研究进展
贾子苗, 邱玉亮, 林志珊, 王轲, 叶兴国
作物杂志    2021, 37 (2): 1-14.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1.02.001
摘要567)   HTML66)    PDF(pc) (68562KB)(1151)    收藏

小麦是我国以及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随着人口增长、气候变化和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需要培育高产、多抗且优质的小麦品种,确保小麦安全生产和小麦产业健康发展。由于在培育小麦新品种过程中严格持续不断的人工选择,小麦初级基因库已得到充分开发。利用小麦的近缘次级基因库,将传统的育种技术和分子育种技术结合,通过细胞遗传学、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基因工程等方法将小麦近缘种属中的优良基因引入到小麦染色体组中可突破这一育种瓶颈,培育符合当代育种目标的小麦新品种。本文简要介绍了将小麦主要近缘种属及将其蕴含的优良性状和优良外源基因引渗到小麦基因组中的主要技术及特点,重点综述了利用近缘种属优良基因改良小麦抗病性、品质和生长发育等性状的最新研究进展,讨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以期促进小麦近缘种属优良基因的挖掘和新品种培育。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气候变化对作物产量影响的研究进展
陈鹏狮, 米娜, 张玉书, 等
作物杂志    2009, 25 (2): 5-9.  
摘要270)      PDF(pc) (107KB)(820)    收藏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正逐步深入,气候变化对作物产量影响的研究取得了明显的进展。本文在总结气候变化对作物产量影响的研究方法后,从CO2浓度升高、温度升高、CO2浓度与温度升高的交互作用、降水变化、每日的温差变化以及极端气候事件和气候变化综合影响7个方面总结了气候变化对作物生产和产量影响的研究进展,最后指出了气候变化对作物产量影响评价尚需加强和深入研究的几个方面。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及其育性恢复基因的研究进展
段琉颖, 吴婷, 李霞, 谢建坤, 胡标林
作物杂志    2022, 38 (1): 20-30.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2.01.003
摘要339)   HTML10)    PDF(pc) (827KB)(396)    收藏

细胞质雄性不育(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CMS)及育性恢复(restorer of fertility,Rf)是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由线粒体不育基因和核恢复基因互作产生。本文综述了水稻CMS和Rf基因的来源及其分子遗传机理,并展望了水稻CMS和Rf系统在水稻育种方面的应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对热带玉米种质群体控制双亲混合选择适应性的评价
张艳茹, 杨子和, 杨荣, 韩建, 焦金龙, 赵丽, 吴元奇
作物杂志    2021, 37 (5): 14-19.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1.05.003
摘要161)   HTML7)    PDF(pc) (599KB)(468)    收藏

为评价控制双亲混合选择对1份非洲玉米种质合成基础群体AC0主要性状适应性改良效果,利用联合方差分析和变异系数分析群体间性状变异程度。结果表明,改良群体AC1和AC2的株高分别比AC0提高了8.60%和11.60%,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穗位分别比AC0提高了11.34%和16.18%,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改良群体AC1和AC2的穗长与AC0相比分别降低2.60%和提高1.57%,AC1与AC2间达到极显著水平;与AC0相比,AC1和AC2穗行数分别提高了2.44%和1.12%,均未达到显著水平;与AC0相比,AC1和AC2的秃尖长分别提高了0.75%和13.12%,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由以上可知,虽然控制双亲混合选择对热带种质产量性状早期改良进展较小,但随着改良的进行,群体多数性状的表型变异系数有所下降,但也有部分性状变异系数的变化幅度较小或有所增大,但控制双亲混合选择较好地保持了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基因编辑作物技术原理、商业化及检测研究进展
窦迎港, 甄珍
作物杂志    2023, 39 (2): 16-23.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3.02.003
摘要220)   HTML12)    PDF(pc) (1172KB)(244)    收藏

基因编辑技术自2012年问世以来,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并在应用上不断突破创新。该技术利用“分子剪刀”将DNA双链断裂,连接上非同源末端或同源重组,对DNA特定的位点进行突变、敲除、插入或替换。本文详细阐述了迄今为止各种基因编辑技术的原理及方法,介绍现阶段该技术的应用及编辑作物商业化情况,同时对该技术的检测研究加以分析。基因编辑技术已然成为全球热点,新技术、新研究和新成果如雨后春笋,在动植物育种、疾病治疗和药物研发等领域得到应用,未来该技术必将展现其革命性意义,如何监管、检测和商业化应用将成为监管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基于PDS基因的番茄VIGS高效沉默体系的优化
郭燕, 刘志达, 康立茹, 包婷婷, 杨旭, 赵君, 张之为
作物杂志    2023, 39 (2): 46-50.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3.02.007
摘要167)   HTML7)    PDF(pc) (491KB)(234)    收藏

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GS)具有独特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基因功能验证。高效基因沉默体系的建立和优化是对目标基因功能进行研究的前提和基础。以番茄品种money maker和携带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PDS)基因序列的TRV病毒载体为材料,研究了农杆菌不同OD值、不同侵染方法以及侵染后不同培养温度对PDS基因沉默株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杆菌OD值分别为0.50、1.00和1.50时,PDS基因的沉默株率分别为5%、13%和6%;当农杆菌OD值为1.0时,采用注射法、真空浸润法和注射处理24h后再进行真空浸润后的PDS基因沉默株率分别为13%、30%和15%;侵染后的培养温度对于基因沉默株率也有显著影响,在25℃时的沉默株率为13%,22℃时沉默株率达到46%。以上研究表明,农杆菌OD值为1.00时,注射24h后再进行真空浸润,接种后植株在22℃下生长能够提高番茄目标基因的沉默株率。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耐盐性不同水稻品种根系对盐胁迫的响应差异及其机理研究
顾逸彪, 颜佳倩, 薛张逸, 束晨晨, 张伟杨, 张耗, 刘立军, 王志琴, 周振玲, 徐大勇, 杨建昌, 顾骏飞
作物杂志    2023, 39 (2): 67-76.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3.02.010
摘要138)   HTML8)    PDF(pc) (557KB)(239)    收藏

为阐明耐盐性不同的水稻品种根系和产量对盐胁迫的响应及其生理特性,以4个耐盐水稻品种和2个盐敏感水稻品种为材料,设置4个不同的盐浓度处理(0.0、1.0、2.0和2.5g/kg)。结果表明,与盐敏感水稻品种相比,耐盐水稻品种能够耐受更高浓度的盐胁迫(2.5g/kg),且减产幅度较小。耐盐水稻品种具有较高的产量,得益于其较高的总颖花量和结实率,且总颖花量对产量的影响最大。与盐敏感水稻品种相比,在分蘖中期、穗分化期和抽穗后15d,耐盐水稻品种在盐胁迫下具有更大的根系总吸收表面积和活跃吸收表面积,更高的根系氧化力,更有优势的根长、根直径和根表面积,较低的过氧化氢含量,较高的脱落酸含量以及更强的固定Na的能力。上述结果表明,分蘖中期、穗分化期和抽穗后15d根系生理性状和形态性状差异会影响水稻产量构成因素中的总颖花量和结实率,进而影响产量,且根干重与根长对总颖花量和结实率的影响最大。这也证实了较发达的根系是水稻具有较强耐盐性的生理基础。耐盐水稻良好的根系生理和形态性状是获得高产的基础。该研究结果对水稻耐盐生理机制研究与水稻耐盐育种有借鉴意义。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小麦生产概况及其发展
赵广才,常旭虹,王德梅,陶志强,王艳杰,杨玉双,朱英杰
作物杂志    2018, 34 (4): 1-7.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8.04.001
摘要1083)   HTML133)    PDF(pc) (3451KB)(688)    收藏

小麦是世界第一大口粮作物,是人类生活所依赖的重要食物来源,全球约35%~40%的人口以小麦为主要粮食。2016年世界小麦种植面积约22 010.76万hm 2,约占全球谷物种植面积的30.7%,远超过玉米、水稻、大豆,居世界谷物种植面积之首。本文论述了世界小麦生产概况,包括小麦的种类、分布及主要生产国的基本情况,重点论述了中国小麦的生产和发展情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国的小麦生产能力逐步发展,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种植面积起伏变化大,二是单产稳步提升,三是总产持续增长。无论是冬小麦还是春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和优良品种对产量的提升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国小麦生产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PEG模拟干旱胁迫对不同抗旱性玉米品种苗期形态与生理特性的影响
杨娟, 姜阳明, 周芳, 张军, 罗海登, 田山君
作物杂志    2021, 37 (1): 82-89.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1.01.012
摘要422)   HTML13)    PDF(pc) (770KB)(472)    收藏

为探讨玉米(Zea mays L.)苗期对水分亏缺的响应机制,以抗旱性具有显著差异的2个玉米品种为材料,使用PEG-6000溶液模拟不同强度的干旱胁迫,对逆境中玉米苗期的形态及生理生化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后抗旱性强的成单30的株高、叶面积、根长及根重呈上升趋势,抗旱性弱的金玉306呈下降趋势;干旱胁迫使成单30的地上部干重、根重和干物重等生物产量增加,而金玉306的各生物产量逐渐下降;干旱胁迫导致玉米的丙二醛含量升高,细胞膜稳定性下降,成单30的变化幅度比金玉306小;干旱胁迫使玉米的叶绿素a/b比值及叶绿素含量下降,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成单30的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干旱胁迫后变化不显著,而金玉306在后期才出现显著变化;干旱胁迫后,成单30与金玉306的脯氨酸含量均极显著增加;干旱胁迫使玉米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这些结果说明不同抗旱性玉米品种的抗旱机制存在一定差异。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发挥苦荞种植优势 做大做强苦荞产业
林汝法
作物杂志    2008, 24 (5): 1-4.  
摘要61)      PDF(pc) (65KB)(591)    收藏
阐述了国内外苦荞的生产和利用概况,指出中国是唯一大面积种植苦荞的国家,是第一大苦荞出口国。山西省的苦荞科研、生产和加工起步较早,为全面开发苦荞产品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建议科研、教学、企业、市场密切配合,努力培育苦荞产业,让苦荞产品为人类健康做出贡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黄淮海夏播玉米区玉米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
周进宝, 杨国航, 孙世贤, 等
作物杂志    2008, 24 (2): 4-7.  
摘要138)      PDF(pc) (597KB)(700)    收藏
对黄淮海夏播区玉米生产与科研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本区热量较为充足,雨热同季,可一年两熟,这一区域主要种植夏播玉米,一般种植较早熟的品种;地区间整体农业条件差异相对较小,水资源总体比较缺乏;自然灾害较多,尤其在玉米生长季节多大风、大雨。目前推广面积较大的品种多与塘四平头血缘有关,本区推广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为郑单958,约占本区种植面积的35%以上。在大面积利用的种质资源中,对茎腐病、弯孢菌叶斑病、矮花叶病等病害的抗源较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作物快速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房裕东,韩天富
作物杂志    2019, 35 (2): 1-7.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9.02.001
摘要769)   HTML51)    PDF(pc) (477KB)(932)    收藏

缩短杂交后代生长周期、加快加代纯合速度是提高育种效率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影响作物生长周期的环境和遗传因素,总结了利用自然环境或人工光温控制措施加快作物育种进程的研究进展,并评估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在快速育种中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秸秆全量还田下土壤氮素特征对耕作措施的响应
唐江华, 杜孝敬, 徐文修, 苏丽丽, 房彦飞, 许潮, 安崇霄
作物杂志    2022, 38 (5): 135-140.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2.05.019
摘要108)   HTML3)    PDF(pc) (516KB)(275)    收藏

为揭示北疆地区秸秆全量还田下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氮素特征的影响,进而筛选出适宜北疆复播大豆资源高效利用的耕作措施。于2019年进行了复播大豆田间试验,在冬小麦收获后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设置了翻耕(TS)、翻耕覆膜(TPS)和免耕秸秆覆盖(NTS)3种耕作措施处理,研究不同耕作措施对复播大豆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及氨挥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复播大豆花期施肥后,土壤氨挥发速率和积累量表现为TPS>TS>NTS;不同耕作措施下土层0~20cm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差异显著,0~20cm耕层TPS和TS处理土壤硝态氮含量分别较NTS处理高17.12%和18.45%,铵态氮含量分别高82.76%和4.66%。综合考虑认为,秸秆全量还田下,北疆复播大豆适宜的耕作方式为翻耕覆膜。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转基因作物的生物安全:基因漂移及其潜在生态风险的研究和管控
郭利磊,朱家林,孙世贤,闫硕
作物杂志    2019, 35 (2): 8-14.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9.02.002
摘要523)   HTML38)    PDF(pc) (501KB)(613)    收藏

转基因作物品种在商业化推广的20多年间发展迅猛,在保障食品供应、拓展农业功能、缓解资源约束、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在创造巨大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同时,转基因作物的生物安全问题也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其中,难以准确预见的外源基因通过基因漂移逃逸至非转基因作物及其野生近缘种,进而导致潜在的生态风险就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围绕基因漂移的机制及其生态风险、风险评估、控制措施等问题进行介绍和讨论,并展望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水稻根系特征与氮吸收利用效率关系的研究进展
刘磊, 宋娜娜, 齐晓丽, 崔克辉
作物杂志    2022, 38 (1): 11-19.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2.01.002
摘要369)   HTML19)    PDF(pc) (715KB)(495)    收藏

植物根系是活跃的物质代谢和吸收器官,对植株生物量积累、养分和水分高效吸收利用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水稻根系形态、解剖、生理特征与氮吸收利用效率的关系以及不同氮效率品种根系特征的差异,并综述了促进根系生长和提高氮吸收利用效率的栽培调控措施,展望了未来水稻根系的研究方向,为水稻氮肥减施、氮高效栽培管理技术优化和氮高效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植物对硒的吸收、转运及代谢机制研究进展
司振兴, 梁郅哲, 钱建财, 许自成, 李俊领, 张豫丹, 张莉, 贾玮
作物杂志    2023, 39 (2): 1-9.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3.02.001
摘要255)   HTML18)    PDF(pc) (657KB)(253)    收藏

硒元素是人和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人体缺硒会引发诸多疾病甚至导致死亡。我国是缺硒大国,全国有2/3的人口处于缺硒地区。目前,食物补硒是提高人体摄硒量的最佳途径,同时也决定着食物链中硒的水平。本文从环境角度介绍了植物对土壤中不同硒元素的吸收利用途径,综述了硒在植物体内的转运和代谢机制,为开发富硒农产品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产吲哚乙酸(IAA)促生菌的分离鉴定及对烟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陈越,李虎林,朱诗苗,闫寒,郎彬,姬文秀
作物杂志    2020, 36 (2): 176-181.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0.02.027
摘要272)   HTML16)    PDF(pc) (2213KB)(604)    收藏

为获得用于烟草的优良微生物肥料菌种资源,探讨其对烟草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影响,从延边地区烟草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具有产吲哚乙酸(IAA)能力的菌株并进行分子鉴定,研究该单一菌及混合菌剂对烟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鞘氨醇杆菌属(Sphingobacterium sp.)m-53与咸海鲜球菌属(Jeotgalicoccus sp.)m-60产IAA效果较好,m-53、m-60及二者混合菌剂的最佳培养时间分别为24、48和48h,其对应的IAA产量分别为98、41和141mg/L。与对照相比,单一菌和混合菌剂均能促进烟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尤以混合菌剂的效果最佳。m-53和m-60可单独施用或混合施用均作为烟草微生物肥料的备选资源。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京郊优质玉米高效种植技术
宋慧欣, 付铁梅, 马春香, 等
作物杂志    2005, 21 (6): 60-62.  
摘要104)      PDF(pc) (52KB)(288)    收藏
通过4年的试验研究和生产示范,总结出5套优质饲用玉米高产高效种植技术模式。这些技术模式的优势表现在:优化配置光、热、水、土资源,扩充了京郊作物生产种类和优质饲用玉米品种,使上下两茬作物合理搭配,有效地弥补了北京地区热量资源一茬有余、两茬不足的缺陷;类型多样化,分别适于不同生态区;生产的产品优质专用,符合市场需求,增效明显;冬春季节的农田覆盖度大,对农田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有良好效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我国绿豆品种现状及发展趋势
田静, 程须珍, 范保杰, 王丽侠, 刘建军, 刘长友, 王素华, 曹志敏, 陈红霖, 王彦, 王珅
作物杂志    2021, 37 (6): 15-21.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1.06.003
摘要398)   HTML21)    PDF(pc) (724KB)(411)    收藏

绿豆是我国种植的主要食用豆之一,在我国农产品出口、调整种植结构、丰富人们膳食和农产品加工利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共育成绿豆品种141个,育种手段实现了从农家品种提纯复壮、优异品种引进、系统选育、辐射诱变到杂交选育的转变,解决了绿豆品种中存在的生育期长、蔓生倒伏、产量低、抗性和适应性差等问题。特别是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运行以来,杂交选育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结合,使新品种的产量、抗病虫性和适宜机械化收获等特性进一步提高。然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绿豆产业出现了种植面积先增后减、进口量连年增加、适宜机械化生产的优质专用和多抗品种缺乏等问题。本文在分析我国绿豆产业及品种发展状况的基础上,讨论了目前我国绿豆品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绿豆品种改良的主攻方向,旨在为我国绿豆产业发展和品种改良等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小麦免耕播种机研究现状及展望
郭笑, 王首驿, 袁天怡, 叶玉婷, 张翼夫, 金亦富, 张瑞宏, 张洪程
作物杂志    2019, 35 (2): 39-45.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9.02.006
摘要441)   HTML23)    PDF(pc) (531KB)(740)    收藏

播种机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随着农业生产精准化、智能化的逐步推进,急需对现有小麦免耕播种机械进行优化创新。在总结国内外小麦免耕播种机械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就旋耕装置、防堵装置、排种装置和复式作业4个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讨论了其中存在的不足,探讨了更优的解决方案及未来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一种快速高效检测转基因玉米方法的建立
周德龙, 孟令聪, 郑淑波, 王楠, 李穆, 王薪淇, 卢实, 王敏, 刘文国, 路明
作物杂志    2022, 38 (1): 65-69.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2.01.009
摘要238)   HTML8)    PDF(pc) (840KB)(364)    收藏

建立高效的目的基因检测方法是保障生物育种研发和产业化进程的重要技术支撑。应用常规PCR法、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法及叶片直接PCR法对转基因玉米叶片进行CaMV35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2个转基因元件的检测。结果表明,叶片直接PCR法分别较常规PCR方法和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法节约62%、48%的时间和25%、43%的成本,而且扩增出的目的条带清晰可见,符合目的片段大小,结果真实可靠,适用于大量转基因玉米植株叶片的快速筛选和鉴定。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早熟高粱晋杂15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平俊爱, 程庆军, 杜志宏, 等
作物杂志    2002, 18 (2): 31-31.  
摘要76)      PDF(pc) (42KB)(263)    收藏
晋杂15(原名94-1 )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利用外引不育系黑龙11A为母本,本所自选抗旱坚秆恢复系七抗七为父本,于1992年育成的早熟、酿酒、高产、多抗高粱杂交种。适宜于我国山西、黑龙江、内蒙古、吉林、河北、辽宁、宁夏、甘肃、新疆等无霜期130d左右的地区种植,1998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晋杂15。1 产量表现1994~1995年在寿阳县东部高寒区宗艾镇宗艾村示范区进行的品种 (系 )比较试验,两年平均产量为5826kg/hm2,比对照品种赤育8号增产33.7%,1996~1997年直接参加山西省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草莓茎尖组织培养和快繁体系的建立
李晓亮,张军云,张钟,张翠萍,杨世先,王文智,张建康,段永华
作物杂志    2016, 32 (4): 68-74.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6.04.011
摘要270)   HTML2)    PDF(pc) (1574KB)(290)    收藏

以草莓主栽品种鬼怒甘的茎尖为材料,研究了HgCl2浓度及其消毒时间、基础培养基、白砂糖、6-苄氨基腺嘌呤(6-BA)、萘乙酸(NAA)、吲哚丁酸(IBA)、吲哚乙酸(IAA)、活性炭(AC)等9种主要因素对草莓茎尖组织培养的影响,分析筛选出了一套能够产出具有优良素质草莓种苗的组织培养技术,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草莓茎尖组织培养快繁体系。结果表明:不同因素对草莓茎尖组织培养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影响草莓的形态发育(分化、增殖、生根和生长)。最佳外植体消毒方法是0.20% HgCl2 8~11min,适合初代培养的培养基为MS+6-BA 0.5~1.0mg/L+NAA 0.01mg/L+白砂糖30g/L,增殖继代培养基为MS+6-BA 0.5~1.0mg/L+NAA 0.01~0.05mg/L+白砂糖20~30g/L,生根培养基为MS+NAA 0~0.01mg/L+IBA 0~0.1mg/L+IAA 0~0.1mg/L+白砂糖30g/L。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植物对缺磷的生理适应机制研究进展
林郑和, 陈荣冰, 郭少平
作物杂志    2010, 26 (5): 5-9.  
摘要229)      PDF(pc) (84KB)(680)    收藏
磷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一种重要矿质元素,但它在土壤中有效性是非常低的。在缺磷胁迫下,植物会产生一系列生理生化方面的适应性变化。本文综述了缺磷对植物光合作用、活性氧代谢、及有机酸代谢等方面的影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119个苜蓿品种(系)产量和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杨婉君, 潘香逾, 王秀华, 王璐, 赵岩
作物杂志    2020, 36 (6): 17-22.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0.06.003
摘要434)   HTML17)    PDF(pc) (2021KB)(483)    收藏

研究了紫花苜蓿的产量和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旨在为紫花苜蓿品种的改良和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应用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国内外119个苜蓿品种(系)的13个产量和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其变异系数范围为10.57%(株高,2017年初茬)~45.09%(茎干重,2018年末茬)。相关性分析表明,鲜草产量与干草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且二者均与株高、植株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较高的株高和较大的植株密度是高产的重要性状特征。聚类分析将119份苜蓿材料分为3类,类群Ⅰ的植株生长密度大,叶片较大;类群Ⅱ植株枝条数多,叶片数多;类群Ⅲ植株较高,产量较大,茎叶较大,叶片相对较小。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马铃薯块茎发育的四大调控途径
陈玉珍, 唐广彬, 马宪新, 田贵云, 于宏心, 骆璎珞, 樊明寿, 贾立国
作物杂志    2022, 38 (4): 9-13.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2.04.002
摘要245)   HTML11)    PDF(pc) (467KB)(317)    收藏

马铃薯块茎作为收获器官,其发育过程及机制是重要的生物学问题。本文在总结大量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调控马铃薯块茎发育的四大主要途径,包括蔗糖代谢(信号)调控、光周期调控、激素调控和水肥调控途径。在对四大主要途径的研究进展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马铃薯块茎发育调控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燕麦属植物核糖体DNA染色体定位及45S rDNA的系统进化分析
王炳策, 刘晓娟, 程斌, 任明见, 徐如宏, 张素勤, 张立异, 何方
作物杂志    2021, 37 (4): 10-17.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1.04.002
摘要231)   HTML8)    PDF(pc) (1451KB)(369)    收藏

由于缺乏明确的二倍体供体信息,燕麦属植物的起源和系统进化关系一直存在争议。利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方法,检测45S rDNA和5S rDNA在燕麦属不同倍性植物染色体上的位点信息;并依据已公开的45S rDNA ITS区全长DNA序列构建分子进化树。探讨燕麦属植物在不同基因组中45S rDNA的位点变化、进化规律以及分化机制,为探究燕麦属物种的起源与演化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磁化水灌溉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
周浩, 邱先进, 徐建龙
作物杂志    2022, 38 (6): 1-6.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2.06.001
摘要244)   HTML23)    PDF(pc) (490KB)(272)    收藏

磁化水处理应用于农作物的生产实践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领域,国内外科研人员在开发磁化水的基础上开展了磁化水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影响的诸多研究,比较了磁化水与普通水灌溉对种子发芽、秧苗生长素质、田间相关农艺性状及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的异同,表明磁化水对水稻生长发育调控和土壤改良效应有一定的影响。通过系统总结,发现磁化水对水稻及其他农作物表现出的差异主要集中于土壤特性、生长指标、叶片叶绿素含量、根系性状、产量及品质方面,同时磁化水灌溉影响水稻及其他农作物的生理特性。研究结果为磁化水灌溉在农作物生产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澳大利亚的油菜生产
邱泽森, 李旭
作物杂志    2001, 17 (2): 16-19.  
摘要55)      PDF(pc) (178KB)(602)    收藏
本文介绍了澳大利亚的油菜生产概况,综述了澳大利亚的油菜育种及品种推广的历史,并对澳大利亚油菜的主要生产技术做了详细的介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逆境胁迫下植物活性氧代谢及外源调控机理的研究进展
赵天宏, 孙加伟, 付宇
作物杂志    2008, 24 (3): 10-13.  
摘要266)      PDF(pc) (98KB)(683)    收藏
逆境胁迫可使植物活性氧代谢失衡,导致活性氧过度积累,从而对植物造成氧化伤害。而外源调控可以缓解这种逆境伤害。从逆境胁迫及外源调控对植物活性氧代谢机制的影响角度,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逆境胁迫及外源调控对植物活性氧自由基代谢、细胞膜脂过氧化程度、抗氧化酶活性影响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指出未来全球变化背景下植物活性氧代谢研究应在分子水平上进一步深入,同时应加强关于CO2、O3等温室气体浓度升高对植物活性氧代谢影响的研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除草剂抗性农作物育种研究进展
李燕敏,祁显涛,刘昌林,刘方,谢传晓
作物杂志    2017, 33 (2): 1-6.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7.02.001
摘要509)   HTML32)    PDF(pc) (1345KB)(446)    收藏

概述了我国农作物田间杂草的主要类型、除草剂主要类型及其作用机制以及农作物除草剂抗性主要机制,综述了作物除草剂抗性育种的研究进展,比较了传统育种和转基因育种方式培育除草剂抗性作物的优缺点,总结了转基因育种存在的安全性问题。同时介绍了转基因培育除草剂抗性作物中常用的抗性基因以及基因转入受体的方式,展望了CRISPR/Cas9(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associated protein 9)等基因编辑技术在农作物除草剂抗性育种研究中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水稻根系形态生理及其与稻米品质关系的研究进展
朱安,高捷,黄健,汪浩,陈云,刘立军
作物杂志    2020, 36 (2): 1-8.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0.02.001
摘要611)   HTML49)    PDF(pc) (903KB)(654)    收藏

水稻根系是吸收水分和养分的重要器官,也是合成和分泌植物激素、有机酸等物质的重要场所。根系形态和生理对水稻产量和品质形成有重要影响。本文综述了水稻根系主要形态生理指标及其与稻米品质的关系,并提出了未来加强水稻根系形态生理与稻米品质关系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水稻高产优质栽培根系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微信公众号